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黄运华

个人简介

教师简介 1993年-1997年,吉林工业大学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本科,1997年-2000年,吉林工业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硕士研究生,2000年-2003年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习,2003年6月毕业于西南交大,获车辆工程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主要从事铁道车辆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及理论和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2005年8月晋升为副研究员。现为机车车辆工程系副主任(主持工作)。 2003年以来,参加了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60—200km/h高速货车转向架及其配套系列货车研制”,本人主要进行该项目的动力学性能计算与分析,为产品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和工程指导。该项目的成功研究是为了实现2020年中国铁路货运铁路科技发展目标而进行的,拟开发轴重18t,最高运行速度160km/h的高速货车转向架,以满足快速货车及快速货车动车组的需要,弥补了国内高速货车转向架的研究空白。与此同时,本人还主持或主研了数十项铁道部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如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项目——新型液气缓冲器性能研究。新型液气缓冲器的研究填补了国内该方向研究的空白,该项目是铁道部为了给中国铁路快速、重载、扩能创造条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自行设计、开发大容量、无磨耗、性能稳定且便于调整的新型液气缓冲器。此外,“80km/hA型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120km/hB型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100km/h速度级A型地铁转向架动力学计算”、“单轴转向架悬挂参数优化及动力学性能研究”、“武汉轻轨一期工程二号线地铁车辆动力学研究”以及“成都地铁一号线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研究”等科研项目的成功完成,为我国地铁及轻轨车辆的国产化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相关项目已经成功应用在上海地铁或广州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上,得到用户的好评。近期,主持2016年先进轨道交通专项子任务之一“变轨距技术机理研究”,为中国400km/h变轨距动车组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工作期间,在《西南交通大学学报》、《中国铁道科学》、《铁道学报》、《机车电传动》及《交通运输工程学报》等相关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或合作发表数十篇科研论文。此外,参与编写“十一五”规划教材《车辆工程》(第3版),该教材入选2008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荣获西南交大第六届校级优秀教材特等奖。 教学经历 2009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新技术,工程硕士 2010年,动车组结构可靠性与动力学,本科 2010年,多体系统动力学基础及机车车辆仿真应用,工程硕士 2011年,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专业硕士 2017年,铁道车辆工程2,本科 近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变轨距转向架技术方案及变轨功能技术服务(国家级) 2.其他,广州新线(L型)蓄电池电力工程车转向架动力学优化与计算(其他) 3.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变轨距技术机理研究(国家级) 4.其他,200km/h城际动车组转向架动力学优化计算(其他) 5.其他,马来西亚ETS动车组转向架动力学优化计算(其他) 招生要求 欢迎有志于铁道机车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机械和力学基础的同学报考!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铁道车辆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及理论研究;机车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

学术兼职

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城市轨道车辆分委员会委员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