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师简介
刘学毅,西南交大教授、博导,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原铁道部中青年科技拨尖人才。
长期从事铁道工程专业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讲铁路轨道、列车-轨道-路基系统动力学、轨道结构理论与轨道力学、铁道工程动力学等课程,指导毕业硕士研究生120余名、博士研究生15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取得重要科研成果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主编及参编教材4部,获得专利1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
研究经历和学术业绩大致可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无砟轨道结构理论(2001-2014年),二是钢轨伤损机理(1983-2000年)。
在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结构计算理论、设计方法与维修养护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再创新研究中,任理论研究组组长,指导我国首条无砟轨道试验段综合试验和无砟轨道大规模的设计和修建,获铁道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主持完成了以梁-板-板结构理论为基础的我国无砟轨道设计理论与方法,是该方法的主要创建人之一,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完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自主创新和深化研究,是该型无砟轨道的主要研发人之一,获铁道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了250km/h和350km/h高速无砟道岔研发,分别获铁道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特等奖。主持完成了有关桥上无砟无缝道岔方面的研究,创建了有关的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承担了有关无砟轨道施工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对相关的施工工艺与工法进行了总结和提升。承担了有关无砟轨道耐久性提升技术方面的研究,通过对无砟轨道结构、材料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改进完善,提出了增强耐久性的初步措施。主持完成了无砟轨道综合维修技术方面的研究,对无砟轨道运营期间的典型伤损及其形成机理、允许限度及维护标准、维修方法及机具材料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目前这些措施已得到初步应用。
在我国重载铁路钢轨伤损机理及整治措施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承担了关于减缓钢轨磨耗技术措施方面的研究,对钢轨磨耗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改进钢轨材料质及控制涂油等措施,已得到广泛应用,获得原铁道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对重载铁路钢轨波形磨耗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系统地提出了钢轨波形磨耗形成及发展原因、影响因素及减缓措施,关于波磨成因的研究鉴定评价为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空白,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承担了关于钢轨接触表面疲劳伤损及剥离成因方面的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相关的形成发展机理与整治措施,获得成都铁路局科技进步奖。承担了我国第一台钢轨打磨车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对钢轨打磨的标准、效果及打磨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关成果得到应用,获得北京铁路局科技进步奖。
招生专业
招生类型学院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类型专业方向
硕士土木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学术型01.高速重载轨道工程与维护
硕士土木086100交通运输专业型01.轨道工程
硕士土木085900土木水利专业型03.道路与铁道工程
学术兼职
中国铁道学会第五、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南交大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委员,铁道学报、西南交大学报、铁道工程与科学等学术期刊的编辑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