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黄智刚

个人简介

黄智刚,1995年7月至今,在广西大学农学院任教,从事农业资源环境方面教学和科研; *1995年6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 *1997-2000年,广西大学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2-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土地资源与信息技术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 *2007年12月,广西大学土壤学副教授职称。主讲课程本科课程:地质学基础、土壤学、土地资源学、地理信息系统、土壤肥料实验实践、资源利用与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实践等; 研究生课程: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地统计学及其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农业资源与利用区划、农业应用系统开发、农业信息化案例分析等。主持(或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主持和主要参与20多项目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其中,主持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基金项目2项:“基于GIS和作物生长模型的甘蔗水肥精准化管理模式研究(编号:桂科自0778006-7,2007.01-2010.12);“基于高光谱的甘蔗生态系统营养性状诊断技术研究(编号:2016GXNSFAA380221,2016.9-2019.9)”. 主要参与(排名第二)国家自然基金两项:基于数字土壤制图和误差传递分析的土壤质量评价研究(41201216)、人造陆域吹填土生物固结微细观机理研究(41372361); 主要参与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综合防控体系与示范(桂科AA17204078); 主要参与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甘蔗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桂科AA17202005-1); 主要参与广西人才专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FRN-CSSI联合溯源示踪新技术(桂科AD17195098); 编制广西农业地方标准项目“土壤结构的测定方法”; 主要参与(排名第二)新世纪广西高校高等教育教改项目1项:大农科类土壤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研究领域

目前主要开展农业资源利用学科上的研究。从事土地利用规划、土壤质量调查评价、生态环境调查评价、作物生长模型开发及应用、农业规划及设计、作物养分快速诊断及新型肥料研发推广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黄智刚.不同施磷量对油菜根系形态和磷吸收的影响[J].广西农学报,2000,(3):27-29. [2]黄智刚.地质与地貌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西大学学报(增刊),2006,28(10):98-99. [3]黄智刚,胡克林.红壤蔗区土壤有效硅的空间变异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1):96-100. [4]黄智刚,胡克林,唐新莲.红壤蔗区土壤有效态氮、磷、钾的空间变异[J].中国糖料,2006,(1):26-30. [5]黄智刚,蒋代华.红壤蔗区土壤有效态钾的空间变异研究[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7,(1):68-70. [6]黄智刚,李保国,胡克林.丘陵红壤蔗区土壤的中微量营养元素的空间变异[J].中国土壤与肥料.2006,(6):16-19. [7]黄智刚,李保国,胡克林.丘陵红壤蔗区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11):58-62. [8]黄智刚,谢晋波.我国亚热带地区甘蔗产量的模型模拟[J].中国糖料,2007,(1):8-12. [9]古丽,黄智刚,李文宝,刘永贤.1980~2007年南宁蔗区甘蔗气象产量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J].南方农业科学,2011,42(5):492-495. [10]伍丹华,黄智刚,刘永贤.云计算在农业信息化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南方农业,2011,5(9):492-495:61-63. [11]阮红燕,黄智刚..基于ETM+影像的城市地物信息提取的研究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11(11):55-57. [12]阮红燕,黄智刚,王国元,覃漉雁.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形态特征及演化规律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3(8):191-195. [13]王显梅,黄智刚.广西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与研究[J].信息技术,2012(10):67-68. [14]覃漉雁,黄智刚,伍丹华,阮红燕.浅谈土壤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2(10):53-54. [15]裴文文,黄智刚.基于BP神经网络对蔗区土壤养分肥力等级综合评价[J].南方农业,2013,17(10):47-50. [16]阮红燕,黄智刚,裴文文,张宇鹏.基于遥感影像的钦州地区建成区时空扩展特征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8):69-75. [17]王雪丽,黄智刚,阮红燕.RS与GIS的结合在区域生态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农业信息,2014,(5):31-33. [18]王雪丽,钱慧慧,陈雨琪,黄智刚.基于GIS的广西甘蔗生产潜力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9):4614-4628. [19]王雪丽,阮红燕,黄智刚.基于AEZ模型的广西甘蔗生产潜力分析[J].作物杂志,2015(1):121-126. [20]范晓晖,王德彩,孙孝林,阳景阳,王会利,邓小军,黄智刚,唐健.南宁市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6,36(13):1-7. [21]HongyanRuan,PuyuFeng,BinWang,HongtaoXing,GarryJ,O’Leary,ZhigangHuang*,etal.FutureclimatechangeprojectspositiveimpactsonsugarcaneproductivityinsouthernChina.EuropeanJournalofAgronomy,96(2018):108-119. [22]ZhigangHuang,SuarauOdutolaOshunsanya,YongLia,HanqingYu,KayodeStevenAre.VetivergrasshedgerowssignificantlytrapPbutlittleNfromslopingland:Evidencedfroma10-yearfieldobservation.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281(2019)72–80. [23]郭豪,刘文祥,王超然,黄智刚*.Matlab和神经网络法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的拟合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3):232-235.

学术兼职

广西土壤环境管理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广西科技项目评估咨询专家、广西区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广西大学土地利用规划研究所副所长、广西大学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负责人。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