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孙珍

个人简介

招生专业 070704-海洋地质 招生方向 海洋构造地质与盆地分析 教育背景 1990年09月-1997年07月:南京大学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获学士和硕士学位; 1997年09月-2000年07月:武汉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获博士学位。 出国学习工作 2004年11月-2005年2月,西澳大学构造专题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开展南海演化的三维模拟,合作教授为Myra Keep; 2009年2月-8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访学者,开展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扩张脊断裂特征与岩浆活动研究,合作教授为林间(Lin Jian)研究员 。 工作经历 1990年9月-1997年7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学士及硕士学位; 1997年9月-2000年7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博士学位; 2000年7月-2001年11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1年12月-2008年1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助理; 2004年11月-2005年2月,西澳大学构造专题研究中心普访学者; 2008年1月-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一级副研究员; 2009年2月-8月,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高访学者; 2009年9月-现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专业技术岗位四级研究员; 2011年8月-现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11年1月-现在,广东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 2013年3月-现在,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编委; 2013年6月-现在,广东省地质学会理事; 2013年10月-现在,南海洋陆过渡带IODP钻探建议书的第一建议人; 2013年10月-2017年12月,IODP科学评议委员会(SEP)委员; 2015年1月-现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专业技术岗位三级研究员; 专利与奖励 2002 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个人排名第9; 2006 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个人排名第 3 ; 专著: (1). 孙珍、张翠梅、王旭,等主编. 2011.中国海洋油气产业,广东经济出版社。 目前在研项目: 1) 主持12.5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南海北部白云深水区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研究”,2011年1月-2015年12月,2011ZX05025-003-005,总经费251.81万。 2) 中国科学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高精度海底相对测地系统(海底GPS)研发”,2014.01-2015.12,总经费461万,其中院拨307万。 3) 主持基金委-广东省联合基金项目“南海共轭陆缘穿时破裂过程对深水盆地构造发育及油气成藏的影响”,2014.01-2017.12,U1301233,总经费260万。 已结题项目: 1) 曾参加《南沙海区构造演化及其动力学研究》的部分工作。 2) 参加中国科学院”九五”重大项目《南海北部边缘新生代构造动力学研究-边缘海的形成与演化机制》,为子项目”南海北部边缘热流变结构与构造模拟”第二负责人,该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3) 主持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与古环境开放实验室’资助项目”莺琼盆地复合构造的物理模拟”, 受资助经费1.5万元。 4) 参加中科院创新项目“南海西北部与红河地区的深部结构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负责“南海西北部莺歌海盆地与红河地区构造演化的物理模拟”专题, 受资助经费10万元。 5) 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中国边缘海新生代沉积盆地的基底特征及其构造格局“。 6) 主持湖北省‘地球表层系统开放实验室’资助项目“莺琼盆地复合区构造演化的物理模拟”,受资助经费1万元。 7) 参加‘十五’南沙专题“南沙群岛及其临近海区综合调查”,研究经费2万。 8) 参加中科院创新项目”南海及邻区大地构造系统的组成、结构及演化特征”,负责 “南海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过程的动力学模拟”部分, 研究经费25万元。 9) 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南海深水扇系统及油气资源”。 10)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东海石油公司项目‘东海西湖凹陷中南部典型构造解释及断层对油气富集控制作用’,研究经费共12万。 11) 主持与中国石油海南油气分公司合作项目“南海西北部陆坡区区域地质及其成因动力学模拟研究”。研究经费共45.1万。2004年8月23 日至2004年12月 31日。 12) 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与中国石油南海分公司合作项目“南沙海区构造演化与油气地质条件分析”,负责“南沙海域石油地质条件初步分析”部分,研究经费共15万。2004年8月23 日至2004年12月 31日。 13) 主持与中国石油海南油气分公司合作项目“华光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2007年4月至2007年12月15日。经费78.2万。 14)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南海新生代演化与印支地块挤出作用相互关系的物理模拟研究”,项目批准号:40406012。2005年1月1 日至2007年12月 31日。经费26万。 15) 参加中科院创新项目“南海东北部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特征研究”,承担专题“南海东北部新生代构造演化的物理模拟研究”。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项目经费约10万。 16) 主持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基金“南海西北陆坡区深水凹陷发育机制的物理模拟研究”。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3万。 17) 联合主持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南海北部深水陆坡区构造、沉积作用与油气(水合物)资源潜力研究”。2007年11月—2010年11月。50万。 18) 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及油气资源潜力”,负责“南海新生代大陆边缘演化的数值模拟和物理模拟”专题,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总经费约52.725万。 19) 主持国家基金项目“南海西北部陆坡区深水凹陷裂陷结构与发育机制研究”,2009年1-2011年12月。42万。(40876026) 20) 主持院创新项目群项目《南海中南部含油气盆地类型与油气潜力》,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费220万。 21) 主持(与中海合作)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南沙海域不同盆地中新生代沉积地层划分与对比,2009年2月至2009 年12月,经费约30万(2008ZX05025-005)。 22) 主持(与中海合作)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南沙海域盆地构造-沉积演化,2010年3月 至9月,经费15万(2008ZX05025-005-02-01)。 23) 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项目“南海深水盆地油气资源形成与分布基础性研究”,负责专题“南海北部典型深水盆地发育机制的物理模拟研究”,2009年1月 至 2013年12月,经费约48万。 24) 主持(与中海合作)国家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白云凹陷东西部三维工区断裂成因与构造过程解析,2010年2月 至 2010 年12 月,经费50万。 25) 主持国家基金项目“扩张脊系统中断裂结构特点及其发育机制研究” 41076027,2011年1月 至 2013 年12 月,经费42万。 26) 联合主持国家基金项目重大项目“高分辨率磁异常测量研究南海海盆扩张过程及洋壳磁性层结构与演化”, 91028007,2011年1月-2014年12月。总经费1100万,本所100万。 27) 联合主持12.5油气重大专项子课题“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成盆机制及构造沉积响应研究”, 2011ZX05025-002-01,2011年1月-2013年12月,总经费137万。 建设实验室情况 自筹经费、自行设计和委托制作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建立物理模拟实验室,现有已运行仪器“多向拉伸-挤压和剪切装置”、“三维伸展-挤压变形模拟装置”和“小构造三维变形装置”各一套(附图1),相关设备若干件。 该实验室已经投入使用近两年,我们利用该实验室成功完成了与中石油合作项目“南海西北陆坡区区域地质及其成因动力学研究”,和“琼东南盆地华光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中物理模拟实验工作;此外,孙龙涛博士利用该实验室完成了博士论文中“白云凹陷断裂体系发育机制”的模拟工作。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2篇。两名学生也正利用实验室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研究领域

海洋地质构造与模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边缘海盆结构与演化机制: 在地质和地球物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等多种手段,开展南海及其他边缘海盆陆缘的盆地结构、构造、演化与成因机制研究,探讨被动陆缘破裂过程与破裂方式、破裂机制等国际前沿科学问题; (2)构造过程对沉积、成藏的控制研究: 以构造为主线,动态地探讨构造演化对沉积过程、成藏过程的控制,近年主要开展深水盆地构造-沉积响应与油气潜力的研究; (3)洋盆构造与动力学 研究大洋扩张系统、俯冲系统的形态、结构与演化,分析构造和岩浆过程,海底火山、扩张脊俯冲过程与变形历史,分析洋盆结构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探讨地球动力学最基本和最前缘的科学问题。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 Zhongxian Zhao, Zhen Sun*, Zhenfeng Wang, Zhipeng Sun. The mechanics of continental extension in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 Geophys Res, online. (2). Jianbao Liu, Zhen Sun*, Zhenfeng Wang, Zhipeng Sun, Zhongxian Zhao, Zhangwen Wang, Cuimei Zhang, Ning Qiu, Jiangyang Zhang. Tectonic differences between eastern and western sub-basins of the Qiongdongnan Basin and their dynamics. Mar Geophys Res, 2015, 36(1): 61-79. (3). Zhen Sun, Ziying Xu, Longtao Sun*, Xiong Pang, Chengzhi Yan, Yuanping Li, Zhangwen Wang, Cuimei Zhang. The mechanism of post-rift fault activities in Baiyun Sag,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89 (2014): 76–87. (SCI ) (4). Fucheng Li, Zhen Sun*, Dengke Hu, Zhangwen Wang. Crustal structure and de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seamount subduction at the north Manila Trench: analogue and gravity modeling.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2013,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 34,(3-4): 393-406. 10.1007/s11001-013-9193-5. (5). Sun Zhen, Zhao Zhongxian, Li Jiabiao, Zhou Di, Wang Zhangwen. Tectonic analysis of the Breakup and Collision Unconformities in the Nansha.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1, 54 (6): 1069-1083. (6). Sun Zhen, Zhou Di, SUN Long-tao*,Chen Chang-min, Pang Xiong, Jiang Jianqun, Fan Hao. Dynamic analysis on the rifting stage of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through analogue modeli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10,21(4):439-454. (SCI) (7). Zhen Sun, Zhihong Zhong, Myra Keep, Di Zhou, Dongsheng Cai, Xushen Li, Shimin Wu, Jianqun Jiang. 3D analogue modeling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 discussion on breakup pattern. 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2009, 34 (4): 544–556, doi:10.1016/j.jseaes.2008.09.002 (SCI) (8). Zhen Sun, Di Zhou, Shimin Wu, Zhihong Zhong, Myra Keep, Jianqun Jiang, Hao Fan. Patterns and Dynamics of rifting on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from shelf to slope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evidence from 3D analogue modeli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09, 20(1): 136–146.DOI:10.1007/s12583-009-0011-6. (SCI) (9). ZHANG YunFan, SUN Zhen*, ZHOU Di, GUO XingWei, SHI XiaoBin, WU XiangJie and PANG Xiong .Stret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ynamic significance of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margin of South China Sea.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2008, 51(3): 422-430.(SCI) (10). SUN Zhen, ZHOU Di, PANG Xiong, HUANG Chunju, CHEN Changmin, ZHONG Zhihong, HE Min and XU Hehua. Dynamics analysis of the Baiyun Sag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North of South China Sea.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8, 82(1): 73-83. (11). ZHOU Di, SUN Zhen*, CHEN Han-Zong, XU He-Hua, WANG Wan-Yin, PANG Xiong, CAI Dong-Sheng, HU Deng-Ke. Mesozoic paleogeograph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South China Sea and adjacent areas in the context of Tethyan and Paleo-Pacific interconnections. Island Arc (2008) 17, 186–207. (12). Sun Zhen, Zhou Di, Zhong Zhihong, et al. Research on the dynamic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opening: evidence from analogue modeling.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2006, 49(10):1053 - 1069 (SCI) (13). Sun Z., Zhou D., Zhong Z., Zeng Z., Wu S.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Dynamic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Yinggehai Basin, NW South China Sea, Tectonophysics, 372(2003):41-58. (SCI) (14). Zhen Sun, Di Zhou, Zhihong Zhong et al. Analogue modeling of Ying-Qiong composite area, Journal of Geosciences of China, 2002, 4(2): 20-24. (15). Sun Zhen, Zhou Di, Zeng Zuoxun, Zhong Zhihong et al. Dynamic Analysis of Yinggehai basin through analogue modeling, 2000, J. of China U. of Geosc. 11(1):79-83. (16). Zhen Sun, Zhihong Zhong, Di Zhou, Xuelin Qiu, Xuxuan Li. Experimental constraints on Cenozoic development of Ying-Qiong basin in NW South China Sea. In Continent- Ocean Interactions within East Asian Marginal Seas, edited by P. Clift, P. Wang, W. Kuhnt and D. Hayes, AGU Monograph Series 149, 109-120, Washington D.C., 2004. (ISI) (17). 张江阳,孙珍*,张素芳. 2014. 珠江口盆地潮汕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分析. 热带海洋学报, 33(5): 41-49 (18). 张云帆,孙珍*,庞雄. 2014.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下地壳伸展与陆架坡折的关系。中国科学,44(3):488-496. (19). 徐子英,孙珍*,周蒂,张云帆,孙龙涛,赵中贤. 软弱地质体对反转构造变形制约作用的物理模拟及其应用. 热带海洋学报,2012,31(3): 144−154. doi:10.3969/j.issn.1009-5470.2012.03.019 (20). 李付成,孙珍*,张云帆,徐子英,谢辉. 海山的倾斜俯冲对上覆板块变形的影响.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2.27(4):1406-1415. (21). 徐子英,孙珍*,周 蒂,张云帆,孙龙涛,赵中贤,李付成, 2011.软弱地质体对挤压构造变形影响的物理模拟及其应用.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 36(5):921-930. DOI:10.3799/dqkx.2011.097. (EI) (22). 孙珍,赵中贤*,李家彪,周蒂,王章稳. 南沙地块内破裂不整合与碰撞不整合的构造分析.地球物理学报,2011,54(12): 3196-3209, Doi:10.3969/J.issn.0015733.2011.12.019. (23). 孙珍,刘海龄*. 序:南海边缘海共轭陆缘构造-沉积过程研究的天然实验室. 2011. (24). 孙珍,赵中贤*, 周蒂,杨少坤,林鹤鸣, 陈广浩. 南沙海域盆地的地层系统与沉积结构.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 36(5):798-806. (25). 孙龙涛,孙珍*,詹文欢等,南沙海域礼乐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0,35(1):137-145. (26). 孙珍, 孙龙涛, 周蒂, 蔡东升, 李绪深, 钟志洪, 姜建群, 樊浩。南海岩石圈破裂方式与扩张过程的三维物理模拟研究。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9,34(3): 1-13. (EI) (27). 孙珍,钟志洪,周蒂.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强烈沉降机制的分析与模拟研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32(3):347-356。 (28). 孙珍,钟志洪,周蒂,夏斌,丘学林,曾佐勋,姜建群。南海的发育机制研究——相似模拟证据。中国科学,2006,36(9):797 - 810。 (29). 孙珍,周蒂,钟志洪,丘学林,曾左勋. 莺-琼盆地基底断裂控制样式的模拟探讨. 热带海洋学报,2005,24(2):70-78. (30). 孙珍,庞雄,钟志洪,周蒂,陈长民,郝沪军,何敏,黄春菊,许鹤华.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新生代构造演化动力学. 地学前缘,2005,12(4):489-498. (31). 孙珍,钟志洪,周蒂等. 红河断裂带的新生代变形机制及莺歌海盆地的实验证据, 热带海洋学报,2003, 22(2): 1-9. (32). 孙珍、周蒂、钟志洪等,南海莺歌海盆地形成机制的物理模拟,热带海洋学报,2001,20(2):35-40。 (33). 孙珍、周蒂、曾佐勋、钟志洪,大陆裂谷作用的物理模拟,地质科技情报,2000,19(1):23-26。(EI) (34). 孙珍、徐守礼、王良书等, 苏北地区中、古生界地热史恢复与生烃史模拟, 高校地质学报, 1998,4(1):79-84. (35). 孙珍,陈汉宗,周蒂,南海北部陆缘及围区中生代海相地层的时空分布及与特提斯的关系. 李家彪,高抒主编:中国边缘海岩石层结构与动力过程. 2003. (36). 孙珍,周蒂,钟志洪,曾佐勋,丘学林. 南海西北部与红河地区动力学过程研究——物理模拟证据. 李家彪,高抒主编:中国边缘海盆地演化与资源效应.海洋出版社,2004:148-161. 第二作者文章: (37). Zhongxian Zhao, Zhen Sun, Zhenfeng Wang, Zhipeng Sun, Jianbao Liu, Cuimei Zhang. The high resolution sedimentary filling in Qiongdongnan Basin,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Marine Geology, 361 (2015) 11-24. (38). Zhao Zhongxian, Sun Zhen, Xie Hui, Yan Chengzhi, Li Yuanping. Cenozoic subsidence and lithospheric stretching deformation of the Baiyun deepwater area.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2011, 54 (6): 1161-1168. (39). Zhou Di, Sun Zhen, Liao Jie, et al. Filling History and Post-Breakup Acceleration of Sedimentation in Baiyun Sag, Deepwater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2009, 20(1): 160-171. (40). Zhang Yunfan, Sun Zhen. The crustal thinning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Cenozoic and a discussion on its dynamic significa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2007, 18, special issue: 474-475. (41). Clift, P. and Sun, Z. The Sedimentar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Yinggehai-Song Hong Basin and the Southern Hainan Margin, South China Sea; Implications for Tibetan Uplift and Monsoon Intensification. J GEOPHYS RES-SOL EA, 2006, 111 (B6): B06405, doi:10.1029/2005JB004048. (SCI) (42). Sun L. T., Sun, Z., Zhan W. H., Sun Z. X., Zhao M. H., Xia S. H.. Western fault zone of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physical simulation evidence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2006, 25(3): 58-67. (SCIE) (43). 刘见宝,孙珍,刘彦宾,赵中贤,王章稳.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构造研究现状及展望. 海洋地质前沿, 2012.28(4):1-9. (44). 赵中贤,孙珍,谢辉,颜承志,李元平.白云深水区新生代沉降及岩石圈伸展变形.地球物理学报,2011, 54(12): 3336-3343,Doi:10.3969/J.issn.0015733.2011.12.001. (SCI) (45). 赵中贤,孙珍,陈广浩,张云帆. 南沙海域新生代构造特征和沉降演化.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36(5):815-822. (46). 周蒂,孙珍,杨少坤,林鹤鸣.南沙海区曾母盆地地层系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36(5):789-797. (47). 徐子英,孙珍,张云帆,周 蒂,樊浩,2010. 南海北部陆缘反转构造研究:以莺歌海盆地临高隆起和珠江口盆地琼海凹陷为例. 地学前缘,17(4):90-98. (48). 孙龙涛,孙珍,周蒂,刘海龄.南沙海区礼乐盆地沉积地层与构造特征分析.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8,32(2):151-158. (49). 张云帆,孙珍,郭兴伟,周蒂,姜建群,樊浩. 琼东南盆地新生代沉降特征. 热带海洋学报,2008,27(5):30-36. (50). 谢文彦,孙珍,张一伟,姜建群.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新生代反转构造动力学与成藏分析,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32,增刊(5月):32-40。 (51). 谢文彦,孙珍,张一伟,等. 琼东南盆地断裂构造特征与成因机制分析.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7, 27(1): 71-78. (52). 周蒂,孙珍,陈汉宗. 世界著名深水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对我国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的启示.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6):561-572. (53). 张云帆,孙珍,周蒂,郭兴伟,施小斌,吴湘杰,庞雄.南海北部陆缘新生代地壳减薄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中国科学,2007, 37(12):1609-1616. (54). 孙龙涛, 孙珍, 詹文欢, 孙宗勋, 赵明辉, 夏少红. 南海西部断裂系研究及其物理模拟实验证据.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6, 28(3): 64-71. (55). 周蒂, 孙珍,陈汉宗,丘元禧. 南海及其围区中生代岩相古地理和构造演化。地学前缘,2005,12(3):204-218. (56). 陈汉宗,孙珍,周蒂,华南中生代岩相变化及海相地层时空分布. 热带海洋学报,2003, 22(2): 74-82.

学术兼职

广东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