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建波,男,1980年4月出生,山东省昌邑市人。中共党员,博士,特聘教授,现任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青岛大学泛在网络与城市计算研究所所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负责人。青岛市教学名师。现任ACM青岛分会主席,青岛市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物联网专业委员会委员,ACMSIGWEBChina专委会委员。获“青岛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青岛市工人先锋”、“青岛大学青岛银行杯2012-2013学年年度教学十佳”、“青岛大学最美教师”、“青岛大学师德标兵”、“青岛大学先锋共产党员”、“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岛大学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2.教育工作背景
1998.9-2002.7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2.9-2005.7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
2006.9-2009.6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5.7至今,青岛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
2013.11-2014.5,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访问学者。
3.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2018YFB2100303)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61502261)
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2016GGX101032)
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ZR2013FQ022)
主持教育部产教联合基金项目1项(2018A02021)
主持山东省教育厅高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J14LN85)
主持青岛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项(12-1-4-2-(14)-jch)
主持“下一代移动无线网络技术研究”等横向课题7项
主持青岛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
参与了国家科技部973项目《无线传感网络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共6项。
5.奖励
2018年获得山东省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2017年获得青岛大学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2014年获得山东省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
2015年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15年获得山东省第一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6.教学和指导学生工作
主讲《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高级计算机网络》等本科生、研究生课程。获青岛大学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三等奖、2009—2010年青岛大学教学优秀奖。主持1项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4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项青岛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在《计算机教育》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篇。2013年指导本科生徐吉兴获山东省优秀学位论文奖。作为研究生导师,指导的研究生获批1项“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培育项目”,分别获2014和2018年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成果奖三等奖,10余次获“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十大学术之星”、“台湾光华奖学金”、“青啤奖学金”、“青岛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称号。作为大学生科技创新辅导教师,先后指导学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软件设计大赛、挑战杯、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团体程序设计天梯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各类比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0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43项,获得省级一等奖136项,二等奖86项,三等奖57项。获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最佳指导教师”和全国软件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项,青岛大学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项目21项。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移动社交网络,机会网络中的数据分流,城市计算和智慧交通。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论文
以第一作者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容迟网络中的路由算法》,在《IEEETransactionsonMobileComputing》、《IEEECommunicationSurveysandTutorials》、《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AdHocNetworks》、《计算机研究与发展》、UBICOMP、CVPR、SECON、MASS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3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担任期刊《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JournalofCircuits,Systems,andComputers》、《InternationalJournalofWirelessInformationNetworks》和《通信学报》和会议GLOBECOM、CWSN的审稿人。近年来,发表的部分学术论文
1.DianleiXu,YongLi,TongXia,JianboLi,HuiPan,PortfolioOptimizationinTrafficOffloading:Concept,Model,andAlgorithms,IEEETransactionsonMobileComputing,2019.10(CCFA类期刊,IF5.80)
2.YiZhao,XuWang,JianboLi,DeshengZhang,ZengYang,CellTrans:PrivateCarorPublicTransportation?InferUsers’MainTransportationModesatUrbanScalewithCellularData,UbiComp’19,2019.9(CCFA类会议)
3.DianleiXu,AmitSamanta,YongLi,ManzoorAhmed,JianboLi,HuiPan,NetworkCodingforDataDeliveryinCachingatEdge:Concept,Model,andAlgorithms,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2019.8(中科院JCR二区,IF6.29)
4.ChongPeng,ChenglizhaoChen,ZhaoKang,JianboLi,QiangCheng,RES-PCA:AScalableApproachtoRecoveringLow-rankMatrices,CVPR’19,2019.6(CCFA类会议)
5.DianleiXu,YongLi,XinleiChen,JianboLi,HuiPan,ShengChen,JonCrowcroft,ASurveyofOpportunisticOffloading,IEEECommunicationsSurveysandTutorials,Correspondingauthor,2018.7(中科院JCR一区,IF20.230)
6.JianboLi,JixingXu,ShanJiang,AMarkovChainbasedCommunityHomeAwareRoutinginMobileSocialNetworks,AdHoc&SensorWirelessNetworks,2018.6(SCIindexed,IF0.753)
7.JingChu,KunQian,XuWang,LinaYao,FuXiao,JianboLi,XinMiao,ZhengYang,PassengerDemandPredictionwithCellularFootprints,SECON’18,2018.6(CCFB类会议)
8.JingaoXu,ZhengYang,XiancunZhou,JianboLi,HengjieChen,EmbracingSpatialAwarenessForReliableWiFi-basedIndoorLocationSystems,MASS’18,2018.10(CCFC类会议)
9.YingLi,XiaojunXu,JianboLi,High-DimensionalSparseGraphEstimationbyIntegratingDTW-DIntoBayesianGaussianGraphicalModels,IEEEAccess,Correspondingauthor,2018.7(SCIindexed,IF3.557)
10.DianleiXu,YongLi,JianboLi,MANZOORAHMED,HuiPan,JointTopologyControlandResourceAllocationforNetworkCodingEnabledD2DTrafficOffloading,IEEEAccess,Correspondingauthor,2017.11(SCIindexed,IF3.244)
11.FangLu,JianboLi,ShanJiang,YoumeiSong,FushuWang,GeographicInformationandNodeSelfish-BasedRoutingAlgorithmforDelayTolerantNetworks,TsinghuaScienceandTechnology,Correspondingauthor,2017.6(SCIindexed,IF1.250)
12.LeiYou,JianboLi,ChangjiangWei,LejuanHu,MPAR:AMovementPattern-AwareOptimalRoutingforSocialDelayTolerantNetworks,AdHocnetworks,Vol2015(24),JointFirstauthors,Correspondingauthor,2015.1(CCFC类期刊,SCIindexed,IF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