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陈南,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环境教育中心主任,环境科学与工程硕士导师。
在研课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赤泥与酸性矿坑废水中铀的相互作用过程机理研究”(41877290)、东莞市环保局委托项目“东莞市污水处理厂环境教育基地能力建设”。
1983-1991年,负责青海铝厂、郑州铝厂、山东铝厂等8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1991-1996年,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串联联合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及赤泥综合治理研究”之专题“赤泥堆放及防渗技术研究”主要研究人员。1996至今,先后主持国家教育规划“九五”重点课题“21世纪环境教育研究”之子课题“师范院校环境教育公共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材研究”、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高校环境教育理论创新与能力建设”(2003C34512)和“广东省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估”(2002C31606)、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发展项目“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模式研究”(2003-Z-01)子课题“绿色学校评价体系的研究分析”、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面上一般课题“基于校园环境管理的广州市农村中学环境教育研究”(07B155)、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课题一般项目“广州市中小学环境管理绩效分析与理论研究”(09Y08)、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办公室委托项目“中国绿色大学发展历史资料研究”、广州市科普项目“广州市协和中学校园环境教育功能开发”(2010KP049)、广东省教育厅教材立项《从化生态环境》(2009-003)、中国壳牌有限公司资助项目“广州市中小学生壳牌美境行动”、东莞市环保局委托项目“广东省东莞市环境教育基地建设规划编制研究”、广东省环保厅委托项目“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课程开发模式与评估机制研究”和“广东省绿色社区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委托项目“广州市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环境教育规划编制研究”;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女市长、女乡镇企业管理人员能力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含铊硫化物矿产利用对珠江流域水环境安全的影响示踪”(U0633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名优原产地域产品地球化学属性的元素-铅同位素示踪研究”(40772201)、“华南铀矿山排水渗流区铀酰矿物发育特征与稳定性研究”(41372364)等研究工作。
在《SouthernAfricaJournalofEnvironmentalEducation》、《EnvironmentalSciencePollutionResearch》、《中国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学报》、《科技管理研究》、《教学与管理》、《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环境教育》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30余篇。出版环境教育教材一部(《我们的地球——环境与发展知识》,第一作者,广东省人民出版社,1999年),参编教材三部。研究成果“铝工业废渣堆场对环境影响预测和防治研究”和“赤泥堆放及防渗技术研究”,分别于1991年和1997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完成人和第五完成人);2001年,“开展大学绿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人);2006年,“广州市环境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与实践”,获广州市第六届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二完成人)。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优秀科技工作者(2002年);广州市优秀教师(2004年);广州市教育工会岗位女能手(2004年)。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基本理论;绿色学校与生态学校建设;高等教育环境教育课程开发和绿色大学建设;绿色社区建设;环境教育基地建设。
2.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渣堆场污染防治与防渗技术、固废材料化技术。
3.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科技成果管理与评价。
学术兼职
现为中国环境伦理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2007年应邀第4届世界环境教育大会(南非)科学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绿色学校”评审专家组长及培训教师、“生态学校”评审委员及培训教师、广东省绿色创建专家组成员及培训教师、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评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