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张新长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张新长,博士,二级教授,博导,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客座教授,湖南科技大学“湘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河南大学讲座教授,英国东伦敦大学高访学者(1997.10-1998.10)。现已主持包括: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在内的科研项目70余项,主讲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和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数字城市》。截止2019年12月底,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1篇,其中有56篇被SCI或EI收录;公开出版的15部书中包括著作4部,教材11部,其中有2部获“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获“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和全国学会科学进步奖1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的教学成果奖1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及其他奖项等);软件著作权4项,发明专利4项,并获得2011年度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14年第六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5年“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创新贡献奖”和“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奖,2019年度“中国智慧城市领军人物”和第二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称号。 专业领域: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理论与技术方法;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 主讲课程 本科生:《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数字城市》 研究生:《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78.02-1982.02,武汉测绘学院,获地图制图专业学士学位 1982.03-1985.07,新疆测绘局内业队,助工 1985.08-1987.07,湖北省测绘局制图队,工程师 1987.08-1990.06,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获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0.07-1994.02,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地图制图系,讲师 1994.03-1997.09,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地理信息系统,副教授,室主任 1997.10-1998.10,英国东伦敦大学测量系,高访学者 1998.11-2001.07,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地理信息系统,副教授 2001.08-2004.06,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获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博士学位 2004.07-2017.08,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2017.09至今,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导,百人计划领军人才 科研项目 [1]2018.10-2022.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B2100702),“城市多规数据融合与动态认知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经费82万元 [2]2017.01-20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671453),“保持拓扑关系与几何特征的矢量地图水印纠正方法研究”,经费65万元 [3]2015.01-201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431178),“基于模式识别的多尺度空间数据联动更新关键技术研究”,经费300万 [4]2016.01—2018.1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6A030311016),“基于数据挖掘的多尺度空间数据更新信息的自动识别与传递”,经费30万 [5]2013.01—2015.12,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博导类(20120171110030),“多尺度空间数据联动更新方法研究”,经费12万 [6]2012.01-2014.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071246),“基于多主体系统的区域功能区位选择与演化模拟研究”,经费45万 [7]2010.01-2012.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1216),“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时空结构变化分析与模拟”,经费35万 [8]2005.01-200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471106),“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土地利用时空结构演变分析模型研究—以广州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被变化为例”,经费32万 [9]2013.01-2015.12,国家863重点项目子课题,“城市复杂时空数据集成分析与空间决策模拟” 【教材著作】 [1]张新长,何显锦。数字城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9月 [2]张新长,辛秦川,郭泰圣,何广静。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 [3]张新长,辛秦川,何广静,郭泰圣。地理信息系统实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4]张新长,任伏虎,郭庆胜。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北京:《测绘出版社》,2015年9月 [5]张新长,康停军,张青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3月 [6]马林兵,张新长,任伏虎,郭庆胜。WebGIS技术原理与应用开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 [7]邓毛颖,张新长,刘卫,曹凯滨。县域城乡规划信息化体系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 [8]张新长,马林兵,张青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 [9]张新长,唐力明。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 [10]张新长,马林兵。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 [11]马林兵,张新长,伍绍坤。WebGIS原理与方法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 [12]张新长,马林兵,张青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13]张新长,曾广鸿,张青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 [14]张新长。综合信息系统研究,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出版发行》,2001年7月 [15]张新长。ArcViewGIS应用软件教程,福州:《福建省地图出版社》,2000年10月 【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 [1]张新长。一种空间数据转换的方法及系统,201510633466X,2019年3月 [2]张新长。一种快速检测空间数据变化更新的方法及系统,201510996883.0,2019年2月 [3]张新长,辛秦川,奚旭,梁伟东。矢量地图的双重零水印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服务器,2018107247501,2018年7月 [4]张新长。一种基于遥感影像的地理空间数据动态更新的方法及系统,ZL2010109038437,2018年2月 [5]辛秦川,张新长,何显锦。一种面向地图综合的建筑物群模式识别的方法及系统,2017109679384,20,2017年10月 [6]孙颖,张新长,赵小阳。基于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语义分割方法,2017113913952,2017年12月 [7]张新长。空间数据自适应动态更新系统【简称:增量更新】V1.0,2016SR024335,2016年2月 [8]张新长。基于AutoCAD的空间数据规整系统【简称:空间数据规整】V1.0,2016SR024330,2016年2月 [9]张新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管理系统V1.0,2011SR039063,2011年6月 [10]张新长。地理信息公众服务平台软件V1.0,2011SR039466,2011年6月 获奖情况 【个人荣誉】 [1]中国智慧城市(2019)年度领军人物称号,2019年11月 [2]第二届“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称号,2019年9月 [3]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奖,2017年6月 [4]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荣誉称号,2017年5月 [5]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称号,2016年11月 [6]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与科技创新奖,2015年10月 [7]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4年12月 [8]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十一五”科技项目执行贡献奖,2011年12月 [9]全国宝钢优秀教师奖,2011年11月 【科研方面】 [1]面向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信息化测绘关键技术与应用(编号:2019-01-15),2019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4) [2]城乡规划监督测绘全过程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8-298),201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3]文化遗产数字资源智能化构建与应用(编号:2018-01-01-20),2018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2) [4]城乡规划监督测绘全过程智能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2017-01-14),2017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5]面向城乡统筹规划的辅助决策服务平台(编号:2016-2-2602),2016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2) [6]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整合及数据库自适应更新研究与应用(编号:B12-2-04-R01),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1) [7]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编号:2015-J-25201-02-R06),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6) [8]城市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编号:2015-247),2015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9]地理空间信息一体化整合及数据库自适应更新研究与应用(编号:2015-01-09),2015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10]城乡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编号:B12-0-3-04-R01),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排名第1) [11]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体系(编号:2014-01-00-022014),2014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3) [12]城市规划业务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编号:2014-01-02-042014),2014年度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13]土地数据挖掘方法与应用(编号:B12-0-2-01-R02),2013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2) [14]东莞市城市空间信息资源管理与智能式规划系统平台建设(编号:2013-01-15),2013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15]基于数字城市建设的“一张图”应用模式研究(编号:2012-01-08),2012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16]佛山市基础地理信息一体化建设研究(编号:2011-01-02-15),2011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17]县域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平台体系创新建设应用研究(编号:2010-01-09),2010年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18]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的创新性研究(编号:2010-02-08),2010年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1) 【教学方面】 [1]《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获得2019年第二届全国高等学校GIS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1) [2]《地理信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7年第八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排名第1) [3]《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教育部首批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主讲人),2017年国家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 [4]《地理信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7年首届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1) [5]教育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优秀教师,2016年 [6]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第一指导老师,2016年 [7]《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中国大学MOOC专栏中正式开课(主讲人),2016年 [8]《数字城市》课程,2014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评选为“大学素质教育精品通选课”(排名第1) [9]《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体系立体化建设研究》,2014年第七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二等奖(排名第1) [10]《数字城市》获教育部第三批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称号(主讲人),2013年 [11]《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体系立体化体系建设研究》,2012年首届国家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12]《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学科体系建设研究》,2010年第六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1) [13]《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第六届全国优秀测绘教材(省部级)二等奖(排名第1) [14]《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教材,2005年第五届全国优秀测绘教材(省部级)二等奖(排名第1) [15]《探索地理学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第五届广东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2) 个人主页 最新学术研究,论文论著及教学情况请点击张新长老师个人主页 张新长老师个人主页:http://www.sysuzxc.site/

研究领域

空间数据整合及自适应更新技术方法 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服务平台建设研发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模拟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YongjianRuan、XinchangZhang、QinchuanXin、ZuruiAo、Ying.SunEnhancedvegetationgrowthintheurbanenvironmentacross32citiesintheNorthernHemisphere[J].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Biogeosciences,2019.(SCI) [2]ZhiqiangZhang、XinchangZhang、XinJiang、QinchuanXin、ZuruiAo、QitingZuo、LiyanChen.AutomatedSurfaceWaterExtractionCombiningSentinel-2ImageryandOpenStreetMapUsingPresenceandBackgroundLearning(PBL)Algorithm[J].IEEEJournalofSelectedTopicsinAppliedEarthObservationsandRemoteSensing,2019.(SCI) [3]JiangXin、XinchangZhang、ZhiqiangZhang、WuFang.RoadExtractionofHighResolutionRemoteSensingImagesDerivedfromDenseUNet[J].RemoteSens.2019,11(21),2499;https://doi.org/10.3390/rs11212499.(SCI) [4]YuanZhao、XinchangZhang.CalculatingspatialconfigurationalentropyofalandscapemosaicbasedontheWassersteinmetric[J].LandscapeEcol(2019).https://doi.org/10.1007/s10980-019-00876-x.(SCI) [5]JianfengHuang,XinchangZhang,QinchuanXin,YingSun,PengchengZhangAutomaticbuildingextractionfromhigh-resolutionaerialimagesandLiDARdatausinggatedresidualrefinementnetwork[J].ISPRSJournalofPhotogrammetryandRemoteSensing,May2019(151),91-105.(SCI) [6]XuXi,XinchangZhang,WeidongLiang,QinchuanXin,PengchengZhang.DualZero-WatermarkingSchemeforTwo-DimensionalVectorMapBasedonDelaunayTriangleMeshandSingularValueDecomposition[J].AppliedSciences,2019,9(4),642.(SCI) [7]YingSun,XinchangZhang,XiaoyangZhao,QinchuanXin.ExtractingBuildingBoundariesfromHighResolutionOpticalImagesandLiDARDatabyIntegratingthe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andtheActiveContourModel[J].RemoteSens.2018,10(9),1459.(SCI) [8]ZhiqiangZhang,XinchangZhang,YingSun,PengchengZhang.RoadCenterlineExtractionfromVery-High-ResolutionAerialImageandLiDARDataBasedonRoadConnectivity[J].RemoteSens.2018,10(8),1284.(SCI) [9]YingSun,XinchangZhang,QinchuanXin,JianfengHuang.Developingamulti-filter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forsemanticsegmentationusinghigh-resolutionaerialimageryandLiDARdata[J].IsprsJournalofPhotogrammetry&RemoteSensing#(SCI) [10]XianjinHe,XinchangZhang,JieYang.ProgressiveAmalgamationofBuildingClustersforMapGeneralizationBasedonScalingSubgroups.[J].ISPRSInt.J.Geo-Inf.2018,7,116.(SCI) [11]XinjinHe,XinchangZhang,QinchuanXin.Recognitionofbuildinggrouppatternsintopographicmapsbasedongraphpartitioningandrandomforest.[J].ISPRS《IsprsJournalofPhotogrammetry&RemoteSensing》,2018,136:26-40.(SCI) [12]XinchangZhang,GuoweiLuo,GuangjingHe,LiyanChen.AMulti-ScaleResidentialAreasMatchingMethodUsingRelevanceVectorMachineandActiveLearn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Geo-Information,2017,6(3):70.(SCI) [13]YingSun,XinchangZhang,YuanZhao,QinchuanXin.MonitoringannualurbanizationactivitiesinGuangzhouusingLandsatimages(1987-2015).[J].InternationalJournalofRemoteSensing,2017,38(5):1258-1276.(SCI) [14]JianYang,XinchangZhang,ZhaohuiLuo,XinjunYu.Nonlinearvariationsofnetprimaryproductivityanditsrelationshipwithclimateandvegetationphenology,China.[J].Forests,2017,8(10),361.(SCI) [15]ZHANGXinChang,GUOTaiShen,HuangJianfeng,XinQinchuan.PropagatingUpdatesofResidentialAreasinMulti-RepresentationDatabasesUsingConstrainedDelaunayTriangulations.[J].2016(5)80,p1-16.(SCI) [16]YiLiu,JunLi,PeijunDu,AntonioPlaza,Fellow,XiupingJia,XinchangZhang.Class-OrientedSpectralPartitioningforRemotelySensedHyperspectralImageClassification.《IEEEJOURNALOFSELECTEDTOPICSINAPPLIEDEARTHOBSERVATIONSANDREMOTESENSING》[J].2016(6):P1144-1158(SCI) [17]XinchangZhang,TingjunKang,HaiyingWang,YingSun.Analysisonspatialstructureoflandusechangebasedonremotesensingandgeographicalinformationsystem[J].nternationalJournalofAppliedEarthObservationandGeoinformation,2010.12(2),S145-S150.(SCI) [18]ZHANGXinChang,PANQiong,WANGZhongYang,CHENXinXiang.SpatialCalculatingAnalysisModelResearchofLand-useChangeinUrbanFringeDistricts[J].ScienceinChina:TechnologicalSciences,2008.51(Supp1):P186-194(SCI) [19]KANGTingJun,ZHANGXinChang,WANGHaiYing.Assessmentofthefusedimageofmulti-spectralandpanchromaticimagesofSPOT5intheinvestigationofgeologicalhazards[J].ScienceinChina:TechnologicalSciences,2008.51(Supp2):P144-153(SCI) [20]ZHANGXinChang,PANQiong,ZHAOYuan.ResearchonSpatialCalculatingAnalysisModelofLand-useChange[J].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2004.14(3):P359-365(SCI) [21]梁伟东,张新长,奚旭,张鹏程.基于零水印与脆弱水印的矢量地理数据多重水印算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57(4):1-8.(EI) [22]陈利燕,张新长,林鸿,杨敏.跨比例尺新旧居民地目标变化分析与决策树识别[J].测绘学报,2018,47(3):403-412(EI) [23]张志强,张新长,辛秦川,杨晓羚.结合像元级和目标级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建筑物变化检测[J].测绘学报,2018,47(1):102-112(EI) [24]罗国玮,张新长,齐立新,郭泰圣.矢量数据变化对象的快速定位与最优组合匹配方法[J].测绘学报2014.43(12):P1285-1292(EI) [25]孙颖,张新长,康停军.改进GAC模型在点云和影像自动提取建筑物边界中的应用[J].测绘学报,2013.42(3):P337-343(EI) [26]郭泰圣,张新长,梁志宇.神经网络决策树的矢量数据变化信息快速识别方法[J].测绘学报,2013.42(6):p937-944(EI) [27]夏永华,张新长,杜国明,郭泰圣.基于四叉树的矢量数据变化捕捉方法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2(6):p6-10(EI) [28]康停军,张新长,赵元.基于GIS和多智能体的城市人口分布模拟[J].中山大学学报,2012.51(3):P135-142(EI) [29]张新长,郭泰圣,唐铁.一种自适应的矢量数据增量更新方法研究[J].测绘学报,2012.41(4):P613-619(EI) [30]王海鹰,张新长.广州市城市边缘区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2012.51(4):P134-143(EI) [31]张新长,唐铁.影像增量动态更新与融合技术研究[J].测绘学报,2011.40(60):P790-795(EI) [32]CHAOKaibing,ZHANGXinChang.StudyonUrbanPublicServicePlatformofGeographicInformationandPracticalApproach[J].Proceedingsof2011InternationalSymposium:Geo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andDisasterPreventionandReduction,2011.P3-10(EI) [33]赵元,张新长,康停军.并行蚁群算法及其在区位选址中的应用[J].测绘学报,2010.39(3):P322-327(EI) [34]王海鹰,张新长,康停军,曹凯滨.基于CA模型的三维虚拟城市生成方法研究[J].测绘学报,2009.38(6):P556-561(EI) [35]马林兵,张新长.面向全时段查询的移动对象时空数据模型研究[J].测绘学报,2008.37(2):P207-211(EI) [36]张新长,熊湘琛.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8.47(3):P117-121(EI) [37]ZHANGXinChang,XIONGXiangCheng.ResearchofSpatialStructureofLand-useChangeBasedonRSandGISTechnology[J].Geoinformatics2008:Proc.ofSPIE,2008.Vol.6418,64181T1-T5(EI) [38]GONGLei,ZHANGXinChang,XIONGXiangCheng.StudyofSpatio-TemporaldatamodelinParcel-alterationandTracingofhistory[J].Geoinformatics2008:Proc.ofSPIE,2008.Vol.6212,63141T16-T21(EI) [39]张新长,黄秋华,杨剑.土地利用数据在不同尺度下的精度损失模型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7.46(3):P103-106(EI) [40]ZHANGXinChang,ZHUJiaming.Mlti-ScalesLand-useImageFusionMethodbasedonWaveletTransform[J].Geoinformatics2007:GNSSandIntegratedGeospatialApplicationsProc.ofSPIE,2007.Vol.6418,64181T1-T5(EI) [41]ZHANGXinChang,ZHANGWenJiang,MAKun.AnalysesandSimulationtoSpatialPatternofLandUtilizationinGuangzhouCity[J].Geoinformatics2006:GNSSandIntegratedGeospatialApplications.Proc.ofSPIE,2006.Vol.6418,64181,2006(EI) [42]MALingBing,ZHANGXinChang.ComputingMethodforSpatialAccessibilitybasedonGridPartition[J].Geoinformatics2006:GNSSandIntegratedGeospatialApplications.Proc.ofSPIE,2006.Vol.6418,64181T1-T5(EI) [43]张新长,叶圣涛.基于三层构架的空间数据库分布式体系结构[J].中山大学学报,2005.449(6):P131-133(EI) [44]ZHANGXinChang,ZHAOYuan.Researchonspatialdeviationanalysismodelofland-usechange[J].PIE-TheInternationalSocietyforOpticalEngineering,2005.Vol.60446044C1-13(EI) [45]张新长,熊立林.基于广东省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图文一体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5.44(5):P84-87(EI) [46]ZHANGXinChang,PANQiong.Researchonspatialstructurechangesofurbanland-use[J].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HydrologicalSciencesIAHSPublication,2004.289:141-150.UK.(EI) [47]张新长.珠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2000.39(3):P106-110(EI) [48]张新长.规划制图中折线式曲线的曲线化模型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1999.38(4期):P94-98(EI) [49]ZHANGXinChang,PANQiong.GeometricFeature-basedEdge-Matching,Geocomputation[J].Geo-computation,1998.P46-52,Bristol,UK,(EI) [50]张新长,黄瑞红.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若干问题的理论与技术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1998.37(2):P121-124(EI) [51]张新长,黄瑞红.基于GIS的城市规划专题制图[J].中山大学学报,1996.35(增刊):P85-88(EI) [52]HUANGQian,HUANGRentao,ZHANGXinChang.SmallScaleCartographyfromSpace—ApplicationofNOAASatelliteDatatoMapChina[J].16thInternationalCartographicConference,Proceedings21993.P1212-1219,Allemagne,Germany(EI)

学术兼职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 中国GIS产业协会理事和副秘书长 中国地理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测绘学会地图学与GI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制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教育部测绘(地理信息)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 广东省科协技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国土测绘技术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佛山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肇庆市人才发展咨询顾问 《测绘学报》《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地理信息世界》《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等杂志编委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