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章典

个人简介

个人简介 章典,博士,教授,博导,国家特聘专家。1991年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理学院取得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广州大学百人计划领军教授。 章典教授长期从事地貌及自然环境研究和教学,先后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西印度群岛大学和香港大学任教和研究,从事教学工作已超30年,先后在中国、欧洲及美洲等地的大学任教超过20个科目。主持科研项目30余项,在SCI和SSCI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超过40篇均发表在相关专业排名前十位的学术期刊,包括世界顶级科学刊物《科学》(Science)和《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最近10年中,他被香港政府授予“杰出学者”(PrestigiousFellow)的称号,被香港大学授予“杰出研究学者奖”,“最佳研究著作奖”(两次)。香港亚洲电视按其学术贡献为其拍摄了“影响世界的中国人”专题片(40分钟),全世界共有25位华人获得该项荣誉。 章典教授的科学研究涉及世界各个地区,是一位横跨多学科的创新性研究学者。其研究领域包括地球科学、地理学、环境学、考古和人文科学。他在青藏高原发现的19个古人类手印和脚印,彻底否定了青藏高原最后冰期的大冰盖理论,证实了人类最早居住在高原的年代。在最近10年来,章典教授应用科学方法,第一次定量地证明了在大时间和大区域的尺度上,人类历史上的战争、饥荒、疾病的爆发和气候变化的密切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因果分析,证实了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最终导致了饥荒、社会动乱、移民、传染病、营养水平、战争和人口变化的链式因果关系。这些成果多次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在国际上成为该领域的创立和领导者。在地学和环境学领域中,章典教授的碱雨理论、地表钙华沉淀理论和青藏高原大地貌的构造控制理论,到目前为止对这些研究领域仍有着指导意义。 主讲课程 本科生:《地理科学导论》 研究生:《现代自然地理》 教育与工作经历 1987.09-1991.06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理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地貌学) 1991.09-1993.09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地理学院博士后 1993.10-1995.09西印度群岛大学讲师 1995.10-2017.10香港大学教授、系主任 2017.11至今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特聘教授 科研项目 [1]2008-2011,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Climatechangeandwar-peacecyclesinEurasiaintherecenthumanhistory”,50万港币,项目主要负责人。 [2]2006-2008,香港大学查良镛基金“中国历史上气候变化、朝代循环与及人口锐减的关系”,15万港币,项目主要负责人。 [3]2005-2008,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冰河时期西藏人及其生活环境”,92万港币,项目主要负责人。 [4]20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创新小组(地表过程)”,600万元,海外项目负责人之一。 [5]2003-2005,国家重点科学基金项目“玉龙雪山的冰川及水文问题”,50万元,第一协同负责人。 [6]2003-2005,许爱周信托基金“玉龙雪山的冰川及水文问题”,8万港币,项目主要负责人。 [7]2002-2005,许爱周信托基金“冰河时期青藏高原人类聚落周边的古环境”,5万5千港币,项目主要负责人。 [8]2002-2004,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青藏高原的降水酸碱度及其变化”,52万港币,项目主要负责人。 [9]2001-2006,香港大学研究及会议资助基金委员会“中国北部的沙漠化”,50万港币,协同负责人。 [10]2001-2003,香港大学研究及会议资助基金委员会“南中国及牙买加的石灰华”,9万四千港币,项目主要负责人。 [11]1998-2001,许世勋博士奖“石灰华影成过程的物理化学机制”,11万2千港币,项目主要负责人。 [12]1997-2001,许爱周奖“青藏高原的人类掌印及脚印”,3万5千港币,项目主要负责人。 [13]1996-1999,香港大学研究委员会奖“西藏河流的水文化学特征”,6万7千港币,项目主要负责人。 [14]1994-1995,牙买加西印度群岛大学研究及著作奖“瀑布石灰华的影成过程”,5万牙买加元,项目主要负责人。 [15]1993-1995,牙买加西印度群岛大学研究及著作奖“牙买加的自然灾害”,6万牙买加元,项目主要负责人。 [16]1990-1993,英国政府基金“山地的冰川水文”,6万英镑,协同负责人。 [17]1998,英国牛津大学地理学院“石英粒子的SEM图象分析”,1千英镑,项目主要负责人。 [18]1986-1989,中国政府教育委员会“中英合作西藏自然地理考察”,10万元,协同负责人及秘书。 [19]1986,贵州省政府“英格兰及南韦尔斯的喀斯特地貌及水文化学”,4万5千元,协同负责人及秘书。 [20]1985-1986,贵州省政府“安顺及平坝地区的第四纪气候变化与喀斯特坡地的关系”,12万元,项目主要负责人。 [21]1985,贵州省政府“中英合作中国洞穴’85计划”,5万元,协同负责人及秘书。 [22]1984-1985,贵州省政府“水城地区水资源研究”,10万元,协同责人。 [23]1981-1985,贵州省政府“贵州农业地貌”,10万,协同负责人。 获奖情况 [1]2013年度香港大学社科学院最佳研究文章得奖者 [2]2012年度香港大学最佳研究文章得奖者 [3]香港政府高名望学者(PrestigiousFollow) [4]2012年度王宽诚海外评审专家奖 [5]2008年度香港大学最佳研究文章得奖者 [6]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选为海外杰出学者(只有100名海外中国学者获此殊荣) [7]艾迈德奖传染病学奖第一名2008(全球医学界傑出论文奖) [8]艾迈德奖医学奖第五名2008(全球医学界傑出论文奖) [9]甘肃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9 [10]2007年度《Facultyof1000–生物学》“必读文章” [11]2007年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最多阅读文章第5名 [12]2005香港大学文学院研究资助计划得奖者 [13]2004年香港大学研究建议书嘉许状 [14]2003年被香港“亚洲电视”选为“影响世界的中国人”之一,并将其成就拍摄成一个四十分钟的专辑播出 [15]2002至2003年度香港大学杰出研究学者奖 [16]1990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奖学金得奖者 [17]1989至1990年度英国文化协会海外研究生奖 [18]1989年获贵州省政府颁发科技奖三等奖(与张英骏教授等人共得) [19]1988至1989年度英国文化协会海外研究生奖 [20]1988至1989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生奖 [21]1988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旅行资助计划得奖者 [22]1987至1988年度英国文化协会海外研究生奖 [23]1987至1988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生奖 [24]1986年获贵州省政府颁发科技奖第二等奖 [25]1981至1985年贵州师范大学研究奖第一等奖

研究领域

历史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大数据、时间序列和因果关系分析 环境地球化学循环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HarryF.Lee,DavidD.Zhang,PeterBrecke&QingPei.Climatechange,populationpressure,andwarsinEuropeanhistory.AsianGeographer,2019,36(1):29-45. [2]JinbaoLi,Shang‐PingXie,EdwardR.Cook,FahuChen,JiangfengShi,DavidD.Zhang,KeyanFang,XiaohuaGou,TengLi,JianfengPeng,ShiyuanShi,andYesiZhao.DecipheringHumanContributionstoYellowRiverFlowReductionsandDownstreamDryingUsingCenturies‐LongTreeRingRecords.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2019,46:898–905. [3]LeibinWang,JiaJia,HuiZhao,HaoLiu,4YanwuDuan,HaichaoXie,DavidDZhangandFahuChen.OpticaldatingofHolocenepaleosoldevelopmentandclimatechangesintheYiliBasin,aridcentralAsia.TheHolocene,2019,doi:10.1177/0959683619831432. [4]YipingLia,HeqingZhanga,DianZhang,RichardAbrahams.Mediatingurbantransitionthroughruraltourism.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19,75:152-164. [5]ZhangS,ZhangDD.2019.Population-influencedspatiotemporalpatternofnaturaldisasterandsocialcrisisinChina,AD1–1910.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62,doi:10.1007/s11430-018-9340-7. [6]HaipengWang,JianhuiChen,ShengdaZhang,DavidD.Zhang,etal.Achironomid-basedrecordoftemperaturevariabilityduringthepast4000yearsinnorthernChinaanditspossiblesocietalimplications.ClimateofthePast,2018,(14):383-396. [7]DavidD.Zhang,Sheng-HuaLi.Commenton“PermanenthumanoccupationofthecentralTibetanPlateauintheearlyHolocene.”Science,2017,357(6351):eaam9231. [8]DavidD.Zhang.Incorporatingglobalandinter-disciplinaryelementsintophysicalgeography,ProgressinPhysicalGeography,2016,40(3):367-368. [9]DavidD.Zhang,QingPei,HarryF.Lee,etal.ThepulseofimperialChina:aquantitativeanalysisoflong-termgeopoliticalandclimatecycles.GlobalEcologyandBiogeography,2015,24(1):87-96. [10]Zhang,D.D.,Lee,H.F.,Wang,C.,etal.Climatechangeandlargescalehumanpopulationcollapsesinthepre-industrialera.GlobalEcologyandBiogeography.2011,20:520-531. [11]DavidD.Zhang,HarryF.Lee,CongWang,B,etal.Causalityanalysisofclimatechangeandlarge-scalehumancrisis,Proceedingsof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SA,2011,108(42):17296-17301. [12]Zhang,D.D.andLee,H.F.(2011)Climatechange,foodshortageandwar:AquantitativecasestudyinChinaduring1500–1800.Catrina.Egypt:TheEgyptianSocietyforEnvironmentalSciences. [13]Zhang,D.D.,Lee,H.F.,Wang,C.,etal.Climatechangeandlargescalehumanpopulationcollapsesinthepre-industrialera.GlobalEcologyandBiogeography.2011,20,520-531 [14]ZhangD.D.,BreckeP.,LeeH.,etal.Globalclimatechange,warandpopulationcollapseduringtherecenthumanhistory.Proceedingsof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SA,2007,104(49):19214-19219. [15]ZhangD.D.ZhangJ.LeeH.andHeY.ClimatechangeandwarfrequencyinEasternChinaoverthelastmillennium.HumanEcology,2007,Springer,DOI10.1007/s10745-007-9115-8. [16]Zhang,D.D.,Jim,C.Y.,Lin,C.S.,etal.Climatechange,warsanddynasticcyclesinChinaoverthelastMillennium,ClimaticChange,2006,76,459-477. [17]章典,师长兴,假拉.西藏降水化学分析.干旱区研究,2005,22(4):471-475. [18]章典,詹志勇,林初升,等.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争、社会动乱和朝代变迁.科学通报,49(23):2468-2474. [19]ZhangD.,Peart,M.Shi,C.,etal.Naturalwatersofteningprocessesassociatedwithwaterfalleffectsinkarstarea.ActaSedimentologicaSinica,2004,22(2):288-294. [20]ZhangD.,ShiC.X.andLhaJ.AstudyofprecipitationchemistryontheTibetanPlateau,ActaScientiaeCircumstantiae.2004,24:215-218. [21]ZhangD.D.,LiS.H.HeY.Q.andLi.B.S.HumansettlementonthelastglaciationontheTibetanPlateau,CurrentScience.2003,84(5),701-704. [22]ZhangD.D.,M.R.Peart,C.Y.Jim,Y.Q.He,B.S.Li,andJ.A.Chen,PercipitationchemistryofLhasaandotherremotetowns,Tibet.AtmosphericEnvironment,2003,37:231-240. [23]ZhangD.D.andShi,C.AtmosphericCO2,dissolutionrateandformationofkarrenontheTibetanPlateau,ActaGeologicaSinica,2002,76(4):566-570. [24]Zhang,D.D.C.Y.Jim,M.R.PeartandC.Shi,RapidchangesofprecipitationpHinQinghaiProvince,thenortheasternTibetanPlateau.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EnvironmentalSciences,2002. [25]Zhang,D.D.,Peart,M.R.,Jim.C.Y.andJiaLa,AlkalinerainsontheTibetanPlateauandtheirimplicationfororiginalpHofnaturalrainfall.JournalofGeophysicalResearch:Atmospheres,2002,107(D14):doi:10.1029/2001JD001332. [26]Zhang,D.D.andLi,S.OpticaldatingofTibetanhumanhand-andfootprints:animplicationtopalaeoclimateoflastglaciation.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2002,29(5):1-3. [27]Zhang,D.andShi,C.SedimentarycausesandmanagementoftwoprincipleenvironmentalproblemsintheLowerYellowRiver,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1,28(6):749-760. [28]ZhangD.D.,Zhang,Y.,Zhu,A.,andChen,X.Physicalmechanismsofthewaterfalltufa(travertine)formation.JournalofSedimentaryResearch,2001,71:205-216. [29]Zhang.D.TectonicallycontrolledfluviallandformsontheYaluzangbuRiverandtheirimplicationsfortheevolutionoftheriver,MountainResearchandDevelopment.2001,21:61-68. [30]Zhang.D.D.,M.R.Peart,Zhang,Y.Zhu,A.andChen,X.Naturalwatersofteningprocessesbywaterfalleffectsinkarstareas,Desalination,2000,129:247-259.

学术兼职

许爱周基金会主席,HKU 《自然地理进展》(ProgressinPhysicalGeography)期刊主编(亚洲区) 中国科学院高级访问学者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