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毛艳玲,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获福建农林大学农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福建师范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进修,2001年加拿大UNB大学进修访学,2010-2011年南京农业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2013-2014年在维也纳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应用联合司访学。长期从事土壤(地)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4年以来主要从事土壤碳循环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加拿大国家发展署、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国土厅和福建省农业厅等项目研究工作。参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土地资源评价》的编写工作。在《SoilBiology&Biochemistry》、《土壤学报》、《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报》、《应用生态学报》、《山地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主讲本科《土壤学》、《土地资源评价》,研究生《全球变化科学导论》、《土壤与全球变化》课程。获2012年神农福建省农业科技三等奖(排名第一)、2013年神农福建省农业科技二等奖(参与)及校优秀青年、校优秀共产党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基于GIS技术的坡地水土流失区茶园土壤肥力评价及改良技术集成与示范”(2014BAD15B01,2014-2017,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碳组分稳定性研究”(30972346,2010-2012,主持)
3.福建省发改委“低碳经济下山区土壤可持续利用模式的研究与应用”(2012-2015,主持)
4.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应用13C研究有机残体输入对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2011J01087,2011-2013,主持)
5.福建省教育厅“应用稳定同位素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K2011017,2011-2013,主持)
6.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中碳的影响”(2007J0119,2007-2009,主持)
7.福建省科技厅“亚热带山地土壤C库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2006F5018,2006-2008,主持)
8.省长基金“马坑村土壤养分丰缺评价与合理施肥”(szjj013,2009-2012,主持)
9.福建省农业厅“福建省基础地力评价”(2003-2005,主持)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杉木林根系对土壤碳吸存的贡献及影响机制”(30972355,2010-2012年,主要参加者)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亚热带山地生态系统C吸存对森林转换的响应及机制”(2006-2008,排名第二)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同品种茶园生态系统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动态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机理,(31170485,2011-2012,主要参加)
13.农业部惠农工程项目:福建省耕地地力评价及其信息系统建立,(闽农函【2009】304号,2010-2015,主要参加)
14.福建省菌草生态产业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菌草生态产业碳循环与碳交易研究”(2015-2017,主要参加)
15.教育部“生态重建对侵蚀退化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制”(2007-2009,参与)
16.福建省教育厅”基于GIS技术的区域主要桉树种立地适宜性及其生产力分区评价”(k040452004-2007,参与)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TimDeClercq,MariaHeiling,GerdDercon,ChristianResch,MartinaAignerb,LeoMayer,YanlingMao,AnnemieElsen,PeterSteier,JensLeifeld,RoelMerckx.Predictingsoilorganicmatterstabilityinagriculturalfieldsthroughcarbonandnitrogenstableisotopes.SoilBiology&Biochemistry,2015,88:29-38.
2.Mao,Y.L.,Heiling,M.,DeClercqT.,Resch,C.,Aigner,M.,Mayr,L.,Vanlauwe,B.,Thuita,M.,Steier,P.,Leifeld,J.,Merckx,R.,Spiegel,H.,Cepuder,P.,Nguyen,M.L.,Zaman,M.,Dercon,G.(2014).Soilorganicmatterstabilityinagriculturalland:Newinsightsusingδ15N,δ13CandC:Nratio.In:GeophysicalResearchAbstracts,Volume16,EuropeanGeosciencesUnion–GeneralAssembly2014.
3.Mao,Y.L.,Heiling,M.,DeClercqT.,Resch,C.,Dercon,G.Assessmentofsoilorganicmatterstabilityinagriculturallandusingisotopictechniques.SoilsScienceUnitAnnualReport.2014.
4.龙军,张黎明,沈金泉,周碧青,毛艳玲,邢世和.福建省耕地土壤全氮密度和储量动态变化[J].生态学报,2015,35(12):3959-3969.
5.李涵诗,邢世和,骆杰宇,毛艳玲,郑玉龙,李衡荣.不同利用方式下山地土壤酶活性对有机物输入的响应[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5,35(04):317-323.
6.周碧青,陈成榕,张黎明,杨文浩,毛艳玲,邢世和.茶树品种对亚热带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组成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6):1158-1165.
7.于晓燕,池丽娟,毛艳玲.应用脉冲标记法对杉木富集13C技术的初步研究核农学报,2014,28(8):1473-1477.
8.龙军,张黎明,沈金泉,周碧青,毛艳玲,邱龙霞,邢世和.复杂地貌类型区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插值方法研究.土壤学报,2014,51(6):1270-1281
9.龙军,张黎明,毛艳玲,邢世和.福建省不同耕地土壤和土地利用类型对“碳源/汇”的贡献差异研究.土壤学报,2013,50(4):664-674
10.龙军,毛艳玲,张黎明,邢世和.农田土壤有机碳演变模型的研究进展.中国农学通报,2012,28(5):232-239
11.毛艳玲,杨玉盛,崔纪超.土壤团聚体颗粒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水土保持学报,2011,25(4):188-191.
12.毛艳玲,杨玉盛,崔纪超.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团聚体微生物量碳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9,23(4):100-103.
13.毛艳玲,杨玉盛,邢世和,陈光水,崔纪超.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水土保持学报,2008,22(4):132-137.
14.毛艳玲,杨玉盛,邹双全,陈光水,王国强.土地利用变化对亚热带山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山地学报,2007,25(6):706-713.
15.毛艳玲,杨玉盛,邢世和,邹双全,崔纪超.细柄阿丁枫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有机碳比较,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1):106-110.
16.毛艳玲,杨玉盛,邢世和,王国强,郭剑芬.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轻组有机碳的影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7(5):132-137.
17.毛艳玲,杨玉盛,崔纪超,王国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福建林学院学报,2008,28(4):338-342.
18.毛艳玲.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研究进展评述.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8,26(6):70-75.
19.崔纪超,毛艳玲,杨智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研究进展.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8,3(4):80-89.
20.陈光水,杨玉盛,高人,谢锦升,杨智杰,毛艳玲.杉木林年龄序列地下碳分配变化.植物生态学报,2008,32(6):1285-1293.
学术兼职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生态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