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俞晓平

个人简介

1、学习经历 1997/1至1997/4,日本九州农业试验站,STA博士后 1991/9至1995/5,浙江农业大学与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培养,理学博士 1985/9至1988/7,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硕士 1981/9至1985/7,浙江农业大学,农学学士 2、工作经历 2008/10至现在,中国计量大学,副校长/研究员 2002/11至2008/1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001/7至2008/10,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首席专家  2000/3至2002/1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97/12至2000/5,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昆虫植病系,项目科学家  在研课题 1、2010-现在,农业生物三药产业创新团队,编号2009R50G2010001,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项目,300万元,主持人之一; 2、2010-现在,水稻-褐飞虱-共生菌互作体系中类黄酮的作用及其机制,编号Z310059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万元,主持; 3、2011-2013,水稻褐飞虱致害性变异机制的研究,编号2011CB111602,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67万元,主持; 4、2012-2016,害虫暴发成灾的遗传与行为机理-昆虫对食物网内信号物质的适应机制,编号2012CB114100,973计划项目子项目,120万,主持; 5、2012-2014,稻飞虱灾变机理及可持续治理的基础研究-稻飞虱致害性变异与水稻抗性的生理生化与分子遗传基础,编号2010CB126200,973计划项目子项目,30万元,主持; 6、2012-2014,进口食品中农兽药及其他化学污染物残留普查与应对措施,201210092-4,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150万元,承担; 7、2012-2015,环境监测指示生物基因条形码研究及宏基因组分析技术研究,编号2012AA021601,国家863项目专题,170万元,承担; 获奖情况 1、2015年12月,国境转基因产品精准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4完成人; 2、2015年12月,农产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免疫与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 3、2014年2月,农产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免疫与分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1完成人; 4、2012年2月,农产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国家科技兴检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 5、2011/12,茭白主要有害生物的灾变规律和防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 6、2010/12,茭白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1完成人; 7、2010/12,外来入侵危险性生物福寿螺灾变规律、监测预警与综合治理技术研究,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2完成人; 8、2008/12,水稻条纹叶枯病与介体灰飞虱发生规律、检测预警与持续控制技术,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3完成人; 9、2005/2,茭白主要病虫害治理关键技术及无害化生产,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1完成人; 10、2005/2,高产多抗杂交稻新组合协优963选育与推广,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5完成人; 11、2002/7,生境多样性对稻田天敌的保护作用及生境调节技术,浙江省农业丰收二等奖,第1完成人; 12、2002/11,褐飞虱致害性的检测、变异规律及其在防治中的应用,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13、1997/12,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完成人; 14、1996/10,影响我国褐飞虱猖獗的国外虫源地和褐飞虱长期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完成人; 15、1992/12,水稻品种对白背飞虱的抗性,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1完成人; 此外,获得多项荣誉奖和入选人才工程,包括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等;曾获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浙江省青年科技金奖、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全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农业技术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博士后等荣誉或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研究领域

生物安全和控制生物致害性及其治理生物农药创制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近三年发表论文近65篇,其中SCI收录50篇,代表论文: 1. Xu L, ZH Ye, SM Yan, PT Shi, HF Cui, XS Fu, XP Yu*, Combining local wavelength information and ensemble learning to enhance the specificity of class modeling techniques: Identification of food geographical origins and adulteration, Anal. Chim. Acta, 754:31-38(SCI,4.555) 2. Ma Z, Bian Y L, Shentu X P, Yu X P*, Development of a novel recombinant strain Zygosacharomyces rouxii JL2011 for 1,3-propanediol production from glucose,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12, DOI: 10.1007/s00253-012-4501-6 (SCI, 3.425) 3. Zheng G.W., S.Z. Dong, Y. Hou, K. Yang, X.P. Yu*,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of HSC70 gene and its expression in the golden apple snails, Pomacea canaliculata (Mollusca: Gastropoda), Aquaculture, 2012, 358–359 (2012) 41–49,(SCI, 2.041) 4. Pang K., S.Z. Dong, Y. Hou, Y.L. Bian, K. Yang and X.P. Yu*,Cultiv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one species of yeast-like symbiotes, Candida, in the ric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Insect Science,2012,19(4):477-484(SCI, 1.103) 5. Dong S Z, Y Ma, Y Hou, X P Yu*, G Y Ye, Development of an ELISA for evaluating the reproductive status of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by measuring vitellogenin and vitellin level in female, Entomologia Experimentalis et Applicata, 2011, 139:103-110;(SCI, 1.404) 6. Dong S.Z., Pang K., Bai X., Yu X.P*, Hao P.Y. Identification of two species of yeast-like symbiotes in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Current Microbiology, 2011, 62:1133–1138;(SCI,1.510) 近三年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3项。代表专利: 2011年,立枯丝核菌菌丝体在提高哈茨木霉菌产木霉素水平中的用途,发明专利,ZL200810062336.5; 2011年,一种防治蔬菜真菌病害的微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ZL200710156834.1 2012年,黄瓜枯萎病菌在提高哈茨木霉菌株L产木霉素水平中的应用,发明专利,ZL201010527641.4; 2012年,一株生防内生真菌-稻黑孢菌,发明专利,ZL201110088209.4; 2012年,一种提高哈茨木霉菌株L发酵液中木霉素含量的方法,发明专利,ZL201010527792.x; 2012年,一种用于哈茨木霉菌株L发酵生产木霉素的培养基,发明专利,ZL201010527645.2;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