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99年在丹麦AarhusUniversity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2004年,先后在美国NorthwesternUniversity,UniversityofCalifornia,LosAngeles(UCLA)和MountSinaiMedicalCenter做博士后研究、任博士后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2004年重庆医科大学优秀人才引进,破格晋升为教授。第十届全国侨联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侨联笫四届委员会常委、重庆市第五届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侨联主席,系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获得者,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获得者,中国体视学学会工作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曾任两届国际体视学会副主席、两届中国体视学会副理事长。现任中国侨联特聘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生物医学体视学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体视学会理事长顾问、中国体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体视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解剖学会人体解剖与数字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解剖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卒中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解剖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系重庆市‘322’工程第一层次人选、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基础医学创新团队带头人、重庆市首批“百名学术学科领军人才”。担任国际体视学会主办的SCI杂志《ImageAnalysis&Stereology》编委和中国体视学会主办杂志《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的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以及解剖学报、解剖学研究、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的编委。是唯一一个在体视学方法发明者—丹麦的HansJorgenGundersen教授的指导下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在博士后期间,得到了著名神经科学研究专家—美国的JohnMorrison教授的训练。在大脑衰老的机制及延缓大脑衰老进程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上首次发现老年大脑白质萎缩是由于有髓神经纤维退化所致,美国《JCompNeurol》对此发表专栏评论文章,强调这一发现对大脑老年改变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际上首次报道雌激素替代治疗增加猴前额叶皮质和海马的突触数目,《Science》杂志作了报道,,在美国神经科学学术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3万多人参加的学术会议,仅35人选作新闻发布会发布),与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Greengard教授一起发表这些研究成果。回国后带领研究团队积极探索改善老年脑功能和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手段,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脑衰老改变的机制及缓衰手段的研究、老年性痴呆早期病理改变的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和抑郁症大脑改变及防治的研究等。研究成果分别在第42届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上选作大会报告、在第43届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上选作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在第45届美国神经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上选作大会报告等。获国家人事部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资助经费资助(2005年重庆市唯一获资助者),2004年回国后承担各类基金项目30项,包括参加1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主持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著150余篇,其中在国际性刊物发表论著82篇(SCI收录论文79篇,被SCI论文引用2000多次,单篇文章他引最高频次近400次),在国内、国际性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摘要120余篇,其中ISTP收录25篇。先后在中国、丹麦、瑞典、挪威、爱尔兰、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地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上25次报告研究成果,包括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研究成果、特邀报告和大会主题发言。作为负责人获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参编英语专著2部,参编中文教材和专著8部。招收、培养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78名,其中1名博士生获第三届“中国青年解剖科学家奖”,1名博士生获“第二届全国基础医学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一等奖,已毕业的17名博士中有11名博士生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获重庆市优秀学位论文、重庆医科大学优秀学位论文、重庆医科大学优秀毕业生、重庆医科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科研经费资助、全国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等。2011年、2015年被评为重庆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长期致力于正常老年以及老年痴呆和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