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赵亚丽

个人简介

教育与研究/工作经历: 1999.09-2003.07河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农学学士; 2003.09-2006.07河南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农学硕士; 2006.09-2009.07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专业,农学博士; 2009.08至今河南农业大学,历任讲师、副教授。 承担项目与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玉米根系响应土壤耕层调控的生态机制研究(31771729),2018-2019年,主持。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玉米根系对土壤紧实胁迫和氧胁迫的响应(31301261),2014-2016年,主持。 3.“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黄淮南部夏玉米产量与效率层次差异形成机制与丰产增效途径(2016YFD0300106),2016-2020年,子课题主持。 4.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深耕加秸秆还田对土壤的改良效应研究(20100480853)。2011-2013年,主持。 5.河南省农牧产业一体化重大农技推广项目,玉米土壤耕层调控关键技术研究,2015-2016年,子课题主持。 6.国家公益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黄淮南部砂姜黑土水浇地合理耕层构建技术指标研究(201503117)。2015-2020年,参与。 7.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项研究(CARS-02-19),2016-2017年,参与。 8.国家公益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黄淮海粮食作物轮作均衡增产综合技术研究(201203100)。2012-2016年,参与。论著: 非粮能源植物——生产原理和边际地栽培,2011年,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参编。 标准: 1.河南省地方标准,玉米调土强根栽培技术规程,2016年,第一; 2.河南省地方标准,砂姜黑土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生产技术规程,2015年,第二; 3.河南省地方标准,玉米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2017年,第三; 4.河南省地方标准,夏玉米免耕精播机械化栽培技术规程,2014年,第三。 专利: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用立体几何知识分析土壤三相比数据的方法,2015年,第三。 成果奖励: 1.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夏玉米免耕覆盖机械化精播壮苗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2016年,第三; 2.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冠层根层优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2015年,重要参与人。 3.河南省农科系统科技成果一等奖,小麦玉米节水高效起垄栽培模式及配套机械研制与应用,2013年,第五; 4.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基于种内遗传多样性的玉米抗逆丰产技术研究与应用,2013年,第七。

研究领域

玉米生理生态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EffectsofdelayedharvestoncarbohydratesinstemsofsweetsorghumforbiofuelinNorthChina.BiomassandBioenergy,2012,39:261-273.(第一) 2.Biomassyieldandchangesinchemicalcompositionofsweetsorghumcultivarsgrownforbiofuel,FieldCropsResearch,2009,111:55-64.(第一) 3.Responsesofsoilproperties,rootgrowthandcropyieldtotillageandcropresiduemanagementinawheat–maizecroppingsystemontheNorthChinaPlain.EuropeanJournalofAgronomy,2016,78:32-43.(共同第一) 4.EffectsoftillageonsoilphysicalpropertiesandrootgrowthofmaizeinloamandclayincentralChina.Plant,SoilandEnvironment,2013,7:295-302.(共同第一) 5.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理.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9):155-165.(第一) 6.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7):3359-3371.(第一) 7.磷肥施用深度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3):4805-4813.(第一) 8.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作物学报.2014,40(10):1797-1807.(第一) 9.不同基因型玉米间混作优势带型配置.生态学报.2013,33(12):3855-3864.(第一) 10.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2015,26(6):1785-1792.(第一)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