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红:女,1978年3月生,理学博士。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中国粮油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脂质提取、分析、酶法修饰及应用方面的研究
一、教育背景:
2004.09-2007.06郑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1.09-2004.07郑州工程学院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6.09-2000.07郑州粮食学院油脂工程专业学士
二、工作经历:
2010.04-至今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2017.02-2018.01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药学院访问学者
2007.07-2010.03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
2000.08-2001.08厦门华亿辉油脂有限公司
三、教学业绩
1、主讲课程:食品化学、食品专业英语、食品基础实验、研究生《高等有机化学》
2、教研项目:《食品化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中国轻工联合会教研项目
科研业绩
1、在研项目
主持河南省农业攻关项目《磷脂酶A1催化大豆粉末磷脂与大豆硬脂酯交换反应研究》(172102110135),2017.01-2018.12,经费10万元;
主持河南省高校重点项目《磷脂酶D特异性催化6-磷脂酰-L-抗坏血酸的合成及抗氧化性能研究》(17A550007),2017.01-2018.12,经费5万元;
主持横向项目《6-磷脂酰-L-抗坏血酸加工技术》,2018.11-2020.10,经费10万元。
2、已完成项目:
主持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超声波下磷脂的羟基化改性研究》2012.01-2014.12,经费4.8万元;
主持郑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棉籽油分提研究及应用》,2011.01-2013.12,经费3万元。
3、获奖:
论文《相转移剂存在下大豆油脂肪酸单甘脂的合成》于2013年8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贰等奖;
论文《蕤仁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于2013年8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贰等奖;
论文《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的酶法合成》于2013年8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科技论文贰等奖。
4、出版著作
《食品化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年6月,主编;
《食品化学实验》,郑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12,副主编;
《粮油加工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9月,主编。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发表论文
近五年表学术论10余篇,其中收录论文余3篇,代表性论文有:
H.Li,L.Zhang,R.Shen,Y.Liu.OptimizationofTBAB-AssistedLipase-catalyzedSynthesisofL-AscorbylMyristate[J].ChemicalandBiochemicalEngineeringQuarterly.2018,32(2):237-255.(SCI收录)
李红,孙东弦,徐苹等.超声波作用下大豆磷脂的羟基化改性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5,30(11):110-114.(EI收录)
L.Qiang,H.Li,X.Dong,etal.EffectofAlanineandGlycineontheAssemblyofSurfactant-likePeptideswithTyrosineasHydrophilicHeadinBasicSolution[J].J.Chin.Chem.Soc.2017,64,1220–1226.(SCI收录)
李红,孙东弦,郭婉,申瑞玲.大豆磷脂的羟基化改性研究[J].《食品工业》.2015,36(1):178-181.
李红,孙东弦,李茂枝,等.浓缩型和粉末型大豆磷脂对速冻水饺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16,37(4):192-195.
李红,孙东弦,司俊玲,等.浓缩型和粉末型大豆磷脂对香肠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2016,37(10):113-117.
李红,孙东弦,陈瑞旭,等.添加剂对面包品质的影响及抗老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业》.2016,37(5):5-8.
李红,司俊玲,杜文娟,等.谷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J].《中国油脂》.2015,40(5):86-88.
李红,司俊玲,董天浩等.诃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J].《粮食与油脂》.2016,29(4):56-57.
李红,孙东弦,司俊玲,等.大豆卵磷脂的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5,11,49-53.
李红,任盈盈,司俊玲,等.山茱萸籽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J].《食品工业》,2013,34(7):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