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忠权,男,1965年1月生,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双博士后,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地质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6月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石油系,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2年6月在北京大学与大庆油田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在美国St.LouisUniversity做博士后与访问学者。现任科技处处长、国土资源部构造成矿成藏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秘书长、“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成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
已先后在ScientiaGeologicalSinica、ACTAGEOLOGICASINICA、岩石学报、地质通报、北京大学学报、石油实验地质、高校地质学报等不同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20篇;出版专著及教材2部。先后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排名第一),国土资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其中两项排名第一),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地矿部科技进步四等奖一项,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黑龙江省石油地质学会特别奖一项,并多次获得成都理工大学及四川石油管理局科技进步及科技创新等奖项,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项。李忠权教授坚持走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并重的道路,在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始终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上课,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国内外本学科的前沿科技及时融入教学中。先后主讲了《地质学基础》、《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成盆构造动力学》、《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造山带结构与构造分析》、《构造地质学》、《地球动力学原理》等课程;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构造地质学》一部;指导硕士研究生60余人,指导博士研究生20余人;2003年荣获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2013年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
在国际合作研究方面,与美国SanitLouisUniversity和HarvardUniversity都有合作计划。先后多次与美国SaintLouisUniversity及北京大学教授共同合作,联合开展了国际合作项目“龙门山及其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研究(40514032)”,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李忠权教授主要从事构造地质学和石油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两个相对稳定的具一定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即成盆构造动力学与油气成藏动力学。二十多年来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已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国家“九五”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及面上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及横向协作科研项目六十多项。先后对松辽盆地、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三江盆地、漠河盆地、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库米什盆地的成盆动力学机制、构造动力学演化、盆地性质、生储盖组合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等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工作。在川东构造演化、松辽盆地深层及四川盆地-龙门山-松潘甘孜高原盆山-盆岭耦合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博士后期间完成的“松辽盆地深层盆地原型恢复”这一具有前瞻性的课题,通过与大庆科研人员的广泛合作,首次在松辽盆地深层发现了三叠-早中侏罗纪古前陆盆地,这一发现不仅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整个东部地区的盆山藕合研究都有借鉴意义。此项研究成果已完成了由教育部组织的成果鉴定,成果鉴定委员会专家由中科院刘光鼎院士任主任,国家储量委员会萧德铭教授任副主任,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单位。与会专家经过认真讨论研究,一致认为:“该成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成果相比,总体达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