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首页全球导师 国内导师 › 汪大海

个人简介

个人简历: 1993/09—1997/0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学士 2002/09—2005/07,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硕士 2005/09—2010/07,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博士 2009/03—2009/09,在美国休斯顿RiceUniversity联合培养博士生 2015/09—2016/09,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TexasTechUniversity访问学者 2006/11—至今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2010/10—至今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在研项目: 1、强风下高压输电线路气弹性动张力的形成机理与设计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12年。 2、高压输电线路风振动张力荷载的作用机理与评估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15-2018。 3、大型户外单立柱广告牌的风毁作用机理与抗风设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2019年-2022年。 4、城市区域风灾动态预报的若干基础研究,土木工程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负责人,2014年-2016年。 5、高压输电线路风荷载评估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研2008年-2011年。 6、强扭转长悬臂高层建筑风振控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研,2016年-2019年。 7、武汉保利文化广场结构抗震超限审查计算分析报告,企业合作,2008年。 8、厦门北站巨型混合框架结构抗震超限审查计算分析报告,企业合作,2009年。 9、武汉天河机场航站楼钢管混凝土支撑柱的稳定性评估,企业合作,2013年。 10、武汉恒隆广场建筑风环境与表面风压的数值模拟评估,企业合作,2013年。 11、风荷载下输电塔的力学性能研究:台风风振响应实测,企业合作,2014年。 12、高地震烈度区杆塔抗震设计专题研究,企业合作,2014年。 13、输电线路杆塔风灾结构应力分析与基础优化原则子课题—《架空线路风振动力荷载的计算方法研究,企业合作,2015年。 14、湖北省科技馆新馆项目铸钢节点有限元分析,企业合作,2018年。 15、110~220kV高压输电杆塔风险评估及改造程序开发,企业合作,2018年 主要成果简述: 主要从事建筑结构风工程和输电线路防灾减灾的研究。近十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土木工程领域国内外重要期刊如《JournalofWindEngineeringandIndustrialAerodynamics》、《WindandStrucutre》、《EningnneringStructure》以及国内《土木工程学报》、《振动与冲击》,《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防灾减灾学报》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被SCI及EI收录20余篇。同时长期担任上述多个重要期刊的审稿专家。 课题组先后完成了二十多项有关建筑结构抗风、输电线路防灾的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咨询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荣获上海市2008学年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跨输电线路防灾安全保障关键技术”;2008年华东电网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跨输电线路防灾安全保障关键技术”;湖北省2017学年科技进步一等奖“大型、复杂结构抗风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以第一发明人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考虑空间作用的线性变截面柱的稳定承载力计算方法”。 课题组长期与多个大型央企和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已完成十多项科研咨询课题,课题研究取得一批实质性的技术成果,实现了科技创新的应用转化,推动了建筑工程和输电线路抗风与抗震的设计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行业好评。 2013年度获得“武汉理工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4年指导本科生的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人行天桥振动舒适度评价及减振控制措施研究”获得了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优秀创新实践成果二等奖;并获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项。2016年指导研究生获得武汉理工大学优秀硕士论文奖“大型户外单立柱广告牌表面风压的试验研究”。2015年指导学生获得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基于C++的混凝土结构设计程序的自主开发”。 对研究生的要求: 热爱科研工作,勤奋好学。身体及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善于沟通。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最新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结构风效应与荷载的计算理论及抗风设计方法; 2、输电线路结构的灾害评估理论及防灾; 3、结构随机振动力学及动力可靠性研究。

推荐链接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