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1994.09-2000.06,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初中+高中;
2000.09-2006.06,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硕士(本硕连读基地班);
2006.09-2011.06,上海交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机械-材料)联合培养博士(2008年9月至2010年1月,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联合培养);
2011.07-2012.01,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八研究院800研究所,任工程师;
2012.02-,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车辆工程系,讲师,副教授(2018.06-2018.11,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T)访问学者);
学术经历
2013年评为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2014年评为副教授,2018年评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目前可带车辆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
项目情况
1.热应力高能喷丸强化齿轮钢微观结构演变和疲劳机理研究,项目批准号:514053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起止年限:2015.01-2017.12.
2.高压发生器适应性改造及探测器三维旋转平台试制,项目批准号:2012WQ050076,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子项,国家科技部,起止年限:2013.01-2014.12.
3.多弹丸撞击过程材料动态响对20CrMnTi钢疲劳性能的影响,项目批准号:2013014312001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国家教育部,起止年限:2014.01-2016.12.
代表性学术成果
先后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Fatigue》,《AppliedSurfaceScience》,《JournalofMaterialsProcessingTechnology》,《AdvancesinMechanicalEngineering》,,《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MechanicsofMaterials》,《Fatigue&FractureofEngineeringMaterialsandStructures》,《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Fatigue&FractureofEngineeringMaterialsandStructures》,《TribologyTransactions》,《SurfaceEngineering》,《AdvancesinMechanicalEngineering》,《中国表面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学报》,《表面技术》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SCI,EI及核心论文40余篇;撰写仿真方向专著1部《FiniteElementMethod-Simulation,NumericalAnalysisandSolutionTechniques》;申请专利十余项,授权4项。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汽车轻量化设计制造技术;数字化智能制造技术,多物理场耦合计算机仿真技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强化技术和疲劳机理研究;
学术兼职
汽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残余应力专业委员会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