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文明,男,1960年出生,河南省开封市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中国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农药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农药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理事,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植物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农药管理协会理事。讲授研究生硕士生和本科生“农药学”等十余门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多名,主要开展农药学有关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农药学报》、《农药》、《应用化学》、《河南农业大学学报》、《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Bulletinofenvironmentalcontaminationandtoxicology》、《FoodControl》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加多部著作和高等学校教材编写,获河南农业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和河南省科技成果(著作)等奖励。曾访问日本神户大学(KobeUniversity)和美国普渡大学(PurdueUniversity)开展合作研究和交流。二、教学工作
先后开设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农药学、农药分析、农药制剂加工与应用、农药合成、农药残留分析、农药学原理、农药学进展、农药化学、专业英语、农药污染及其防治、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课程的理论课、实验课及教学实习等教学工作。
三、承担及完成的主要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加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除草剂安全使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种衣剂副作用安全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子课题、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环境友好可控释放农药微胶囊剂型制备关键技术研究”、河南省重大公益性科研项目“河南省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成灾机理及可持续性控制技术研究”、河南省科普项目“樱桃高产丰产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横向合作项目“防治小麦蚜虫药剂与应用技术研究”、河南省教委教改项目“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植物生产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及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和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子项目“面向21世纪植物保护专业培养目标、规格和课程方案的研究与实践”、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可控制释放环境友好防治农作物线虫新药剂制备技术研究”等多项科研工作。参加的“35%杀铃威乳油研制及应用研究”项目获河南省星火科技三等奖(1995年),“15%酮·井可湿性粉剂的研制和应用”通过河南省科委鉴定(1999年),发表的论文“新型含硅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获河南省第三届青年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998年),著作《农药商品管理学》获河南省教委科研成果(著作)一等奖(1996年)。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2.具有杀菌活性的新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29(3):237-241
13.几类新型含硅唑类化合物1HNMR研究,波普学杂志,1997,14(2):143-146
14.农药混配中氧乐果含量的分析方法,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0,34(2):136-138
15.整体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甘膦原药中甲醛含量,分析化学,2005,33(8):1129-1131
16.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黄瓜中的甲基对硫磷,中国农学通报,2005,21(6):146-149
17.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土壤中的毒死蜱,河南农业科学,2005,8:53-56
18.ThePreparationofChloramphenicolImprintedPolymersandTheirHPLCPerformance,Proceedingsof3rdInternationalSymposiumonPesticideandEnvironmentalSafety&7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CropProtectionChemistryandRegulatoryHarmonization,Beijing,ChinaAgriculturalUniversityPress,2007:143-144
19.防治西花蓟马药剂筛选试验,植物检疫,2006,20(1):20-22
20.分子印迹传感器技术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农药学学报,2006,8(1):8-13
21.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水样中的毒死蜱,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3):35-37
22.气质联机分析蔬菜中农药多残留及基质效应的补偿,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2):227-232
23.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改革的新尝试,全国植物化学保护学科第四届教学科研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全国植物化学保护学科筹备组编),长春,1996年8月:22-24页
24.高等农业院校农药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19(2):48-49
25.新型增稠剂在20%克·福悬浮种衣剂制备中的应用,农药,2010,49(9):658-660
26.ResiduesandDissipationoftheHerbicideFenoxaprop-P-ethylandItsMetaboliteinWheatandSoil,BullEnvironContamToxicol,2011,87:50–53
27.Bromoxynilresiduesanddissipationratesinmaizecropsandsoil,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2011,74:1659–1663
28.苯噻草胺在稻田水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农药学学报,2011,13(1):59-63
29.毒死蜱及其代谢物3,5,6-三氯-2-吡啶酚在黄瓜腌制过程中的残留水平变化,农药学学报,2013,15(2):223-227
30.Thebehaviorofchlorpyrifosanditsmetabolite3,5,6-trichloro-2-pyridinolintomatoesduringhomecanning,FoodControl,2013,31:560-565
31.控制释放技术及其在农药中的应用,农药,2014,53(6):394-398
32.不同施药剂量条件下噻苯隆和敌草隆在棉叶上的残留动态研究,农药科学与管理,2014,35(5):33-37
33.不同缓解药剂对萝卜仲丁灵药害的缓解作用,农药,2015,54(8):591-596
34.微量元素对含戊唑醇种衣剂对玉米药害的缓解效果及作用机理研究,农药,2016,55(,6):445-449
35.含戊唑醇种衣剂对小麦的药害及其缓解药剂的研究,农药,2018,57(6):443-447
36.一种有机磷杀虫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06年,专利号:ZL200410102834.X
37.一种富勒醇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14年,专利号:ZL201410763239.4
38.一类预防含唑类农药种衣剂对小麦和玉米副作用的组合物,中国发明专利,2018年,专利申请号:201811057544.6
39.一类预防含唑类种衣剂对小麦副作用的微量元素组合物,中国发明专利,2018年,专利申请号:201811055836.6
40.预防含唑类农药种衣剂对玉米副作用的安全剂和使用方法,中国发明专利,2018年,专利申请号:201811055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