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徐凡,女,1983年10月生,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2012年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为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骨干科研人员,主要从事水稻栽培与生理、水稻未知功能基因功能分析工作。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北方粳稻核心科技与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获得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等同于科技成果一等奖);参与完成的科研课题“北方优质超级粳稻新品种沈农9816选育及应用”获得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累计在《PlantPhysiology》(SCI收录,IF=6.535,第一作者和第三作者各一篇)、《植物学报》(第一作者)、《分子植物育种》(通讯作者)、《沈阳农业大学学报》(通讯作者)、《JournalofExperimentalBotany》、《作物学报》和《中国水稻科学》上发表论文8篇。指导的本科学位论文-“生物炭表面活性分子参与植物耐盐性的极值分析”获得沈阳农业大学优秀本科学位论文,指导的硕士学位论文-“水稻叶片衰老相关蛋白磷酸酶编码基因OsSAPP2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获得沈阳农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徐凡讲师的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向:水稻叶片衰老机制分析、水稻氮高效相关基因发掘和生物炭表面水溶活性分子功能分析。目前水稻叶片衰老相关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课题2项,分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31401298)、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项(L2013266);氮高效课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正在申请主持2018年“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项目中课题“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子课题1项;生物炭表面活性分子研究内容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1项(2013M530948)。
水稻叶片衰老机制分析:在植物生命周期中,叶片衰老是一个关键的发育步骤,受到遗传程序严格控制。叶片衰老是一个活跃的、高度有组织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在农业生产方面,当植物受非生物胁迫时会加快衰老的进程,因非生物因素导致的农作物早熟早衰可使全球粮食主产区的平均产量减少一半。农产品的重要品质也与衰老有关,如作物结实的数量与质量、果实成熟的时间都受到衰老的影响。由蛋白激酶(proteinkinase)和蛋白磷酸酶(proteinphosphatase)催化的可逆磷酸化反应是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核心组分,可逆磷酸化反应几乎参与所有的生命过程。目前,我们在水稻叶片中发现并克隆了2个参与水稻叶片衰老进程调控的新蛋白磷酸编码基因,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手段分析这2个新基因参与水稻叶片衰老进程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结果获得2017年沈阳农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
水稻氮高效基因相关基因发掘:增施氮肥虽带来了水稻单产的增加,但过度使用氮肥造成氮肥利用率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下降和土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我国水稻氮肥施用量高、利用率低的现状,目前的研究热点集中在选育可以在低施肥条件下充分利用土壤中氮素获得较高产量的新品种,同时国内外学者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已经挖掘了许多水稻氮高效基因,如调控氮素代谢和同化相关基因的表达能够提高水稻氮素利用效率,产量组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氮素利用效率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等。我们克隆到了3个可能的氮高效候选基因,目前在转基因植物中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手段,继续对这3个新基因的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解析他们参与水稻氮素利用的分子机制,评价他们对于氮素高效利用的贡献,最终确定1个新的氮高效基因,并对这个基因在分子选择育种中的利用和贡献进行分析和评估。
生物炭表面水溶活性分子功能分析:生物炭(biochar)是玉米秸秆、稻草、花生壳或、稻壳、树叶等农林废弃物在厌氧或限氧条件下,通过热解(通常小于700℃)技术得到一类具有稳定结构、高度芳香度的富碳固体化新型农林废弃物再利用材料。生物炭表面富含大量活性分子,我们对其中水溶活性分子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活性分子可以有效提高水稻幼苗对干旱胁迫和盐胁迫的耐受性;进一步我们希望可以分离得到这些活性分子,同时继续探讨这些活性分子对于水稻耐受胁迫提高的具体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结果获得2014年沈阳农业大学优秀本科学位论文1篇。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水稻叶片衰老机制分析、水稻氮高效相关基因发掘和生物炭表面水溶活性分子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