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高玉红,女,1971年生,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95年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获河北农业大学动物生产专业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2006年获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命学院访学1年。科研项目:主持国家863和河北省自然基金各1项,并主持完成了5项厅局级和市级课题。且参与了6项省级和厅局级项目。目前在研项目如下:
(1)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羊环境控制与设施岗位建设专项(副岗位专家),2018—2022年,排名第2;
(2)承德市科技局项目“发酵中药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技术研究与应用”,2017—2019,排名第1;
(3)承德市科技局项目“承德市规模化猪场生产及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与示范”,2016—2018,排名第3;
(4)国家现代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2016—2020,排名第3。
科研成果与奖励:
共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的SCI论文7篇。获得了省级二等奖三项(排名第1,第2和第3)、省级三等奖四项(排名第1、第2,第3和第4)、河北农大特等奖一项(排名第1)、河北农大一等奖一项(排名第1)、全国大学生动物科技技能大赛一等奖二项(指导教师),并获得三项实用新型专利(第1,第1和第2)。近几年主要科研奖励如下:
主要奖项:
1、规模化奶牛场建设与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示范与研究,2016年,河北省山区创业奖二等奖,排名第1。(JS2016208-1)。
2、蚯蚓的分子生态毒理机制,2016年,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1。
3、肉牛标准化、高效及健康饲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5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3。(2015JB2030-3)
4、蚯蚓环保高效养殖新技术及其产品开发与应用,2017年,河北省山区创业奖二等奖,排名第2。
5、规模化奶牛场环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7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3。
6、肉鸡规模化养殖及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2015年,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排名第2。(JS2015301-2)
7、生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13年,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4。(2013JB3062-4)
8、承德市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技术研究,2014年,河北省山区创业三等奖,排名第4。(JS2014319-4)
9、污染胁迫下蚯蚓的分子应答机制,2016年,河北农业大学自然科学特等奖,排名第1。(农大2016-ZT-01-01)
10、散栏奶牛舍环境评价及调控技术的研究与示范,2017年,河北农业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
11、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2016。
12、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2017。
近期论文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第一作者,2015,Chemosphere(JCR2区),Reproductiveresponsesoftheearthworm(Eiseniafetida)toantiparasiticalbendazoleexposure,120:1-7;
(2)第一作者,2016,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JCR3区),Combinedsubacutetoxicityofcopperandantiparasiticalbendazoletotheearthworm(Eiseniafetida),23(5):4387-4396;
(3)第一作者,2013,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JCR3区),GeneexpressionresponsesofantiparasiticalbendazoleexposureinEiseniafetida,89:239-244;
(4)第一作者,2008,EnvironmentalToxicologyandPharmacology(JCR3区),ToxiceffectsofenrofloxacinongrowthrateandcatalaseactivityinEiseniafetida,26:177-180;
(5)第一作者,2007,EuropeanJournalofSoilBiology(JCR4区),EffectofalbendazoleanthelminticsontheenzymeactivitiesofdifferenttissueregionsinEiseniafetida,43:S246–S251;
(6)第一作者,2007,EuropeanJournalofSoilBiology(JCR4区),ToxiceffectofolaquindoxantibioticonEiseniafetida,43:S252–S255;
(7)第一作者,2006,Eco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Safety(JCR3区),ToxiceffectofalbendazoleonadenosinetriphosphataseactivityandultrastructureinEiseniafetida,67(3):378–384.
(8)通讯作者,2018,JournalofAnimalScience(JCR2区),EffectsoffermentedChineseherbalmedicinesonmilkperformanceandimmunefunctioninlate-lactationcowsunderheatstressconditions.(已修回)
(9)第一作者,畜牧兽医学报,2016,寒区奶牛舍环境温湿度、粉尘和气载细菌的季节性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47(3):620-629;
(10)第一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7,春秋季节奶牛舍内外气载微生物的时空变化,45(2):16-21;
(11)第一作者,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坝上寒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冬季温热环境的评价,46(12):52-57;
(12)通讯作者,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7,发酵牛粪作为奶牛卧床垫料的微生物消长规律研究,40(2):88-92;
(13)第一作者,畜牧与兽医,2016,奶牛舍内外环境夏季气载微生物的检测,48(10):51-54;
(14)通讯作者,中国畜牧杂志,2015,河北省北方山区不同建筑类型奶牛舍和犊牛舍冬季有害气体的检测,51(20):81-85;
(15)通讯作者,2018,黑龙江畜牧兽医,奶牛生产中冷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学术兼职
河北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环境卫生学理事和家畜生态学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