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际红,女,博士,教授,森林培育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林木遗传育种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山东农业大学“1512”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科技支撑专家。
教学工作:
1.为本科生讲授“林木遗传学”,“林木育种学”,“树木组织培养”等课程。
2.为研究生讲授“林木生物技术”,“林木育种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课程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1.林木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2.林木生物技术;3.林木表观遗传学
长期从事于林木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展了窄冠型杨树品种选育和林木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近年来,在山东省自然基金“窄冠黑白杨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ZR2013CM020)(2014-2016)(第1位)、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杨树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2013AA102703)子课题“杨树窄冠转基因育种技术研究“(2013-2017)(第2位)、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优质用材树种和抗逆生态防护树种良种选育”(2013-2015)、中央财政支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杨树良种提纯复壮技术”([2013]97号)子课题“杨树茎尖脱毒及其提纯复壮效益研究”(2014-2015)(第1位)、山东省良种工程项目“窄冠黑杨、窄冠黑白杨的选育”(第3位)、国家科技部推广项目“窄冠黑杨、窄冠黑白杨的推广”(2003EC000219)(第3位)等项目的支持下,系统开展了不同杨树品种再生体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转基因研究、窄冠型基因筛选及功能研究、窄冠黑白杨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构建了窄冠型杨树杂交及回交群体;在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重大课题“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评价”子专题“珍贵乡土树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评价”(鲁农良字[2011]7号)(2013-2017)(第1位)、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流苏种质资源精准鉴定与创新利用”(2016LZGC036)(2016-2019)(第1位)、2016年山东省农业科技发展资金(良种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红掌多倍体技术及抗寒品种的研发与推广”(2016-2017)(第1位)、国家948项目(2012-4-57)等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林木种质资源的发掘、评价、创制及快繁关键技术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叶籽银杏EFRO发育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模式及维持机制(31070589)(2011-2013)(第2位)、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叶籽银杏EFRO发育过程中miRNA克隆、功能分析及进化意义”(2009ZRB01182)(2011-2013)(第2位)、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跨区域重点推广示范项目“银杏核用品种推广与示范”(KT47)(2012-2014)(第2位)等项目的支持下,深入探讨了银杏、叶籽银杏形成的DNA甲基化、miRNA的筛选及靶基因的预测等表观遗传学机制;主持制定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标准项目“红掌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RAP分子标记法”(2017-LY-089)(2017-2018)1项,参与制定国家林业局林业行业标准项目“银杏观赏品种苗木繁育技术规程”及“银杏核用品种选育程序与要求”2项(第2位)。在《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Plant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PLOSONE》、《林业科学》、《园艺学报》、《植物生理学报》、《植物生态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参与林木良种选育认定品种有‘窄冠黑杨1号’、‘窄冠黑杨2号’、‘窄冠黑杨11号’、‘窄冠黑白杨‘、‘窄冠055’黑杨、‘窄冠078’黑杨、选育出“‘山农青’侧柏”等林木良种;参与获得5个银杏新品种权。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主编教材3部,参编专著5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