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1979—),男,山东阳谷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
主讲课程:
近年:理论力学、原子核物理、核物理实验方法、大学物理。
2012年之前: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原子物理学。
研究兴趣:
粒子束与固体的相互作用、材料的辐射损伤与改性、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
通讯地址: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长江西路66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应用物理系(266580)
■教学工作
1.任教以来,始终把教学育人放在工作第一位,对学生负责,不断苦练教学本领,力求简单明了讲述,链接学科知识前沿,理论联系实验实践,注重物理学史教育,进行人文思想熏陶,启发学生思考研究。2009年,参加学校第13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二等奖。2015年,受邀在学校两年一度的本科教学改革研讨会做报告《做对学生有影响的教学》。
视频见:http://lecture.upc.edu.cn/index.php?s=/Home/Article/detail/id/709.html(限校内IP访问)
报道见:http://jwc.upc.edu.cn/2015/0710/c544a18717/page.htm
2.承担“核物理实验室”的筹建和近代物理实验室的部分建设工作,负责的实验项目“γ射线的探测技术、透射和散射规律及应用系列实验”被授予学校首批精品实验项目(2012.12)。合作编写出版了《核技术与辐射防护概论》(2012.9)、《近代物理实验》(2016.3)。
3.2008年,创办中国石油大学“原子与核科学”学生学术论坛(Students'AcademicForumonAtomicandNuclearScience,SAFANS),每年举行一届,在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促进学生研究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学习、学术交流,使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原子物理学》课程中,通过提出问题、查找文献、分析调研、撰写论文,并在学术论坛上做演讲报告,培养其科学钻研和学术交流能力。学生学术论坛使学生迈出重要“第一步”:第一次学习查阅参考文献、第一次进行科技论文的撰写、第一次准备科技演示文稿、第一次登台做演讲报告等,一批批学生由此得到锻炼。学生学术论坛得到了学校新闻网、学校电视台多次宣传。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一些课程和教务管理部门的学生创新训练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中国石油大学报》给予3次专版报道,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多名专家也曾给予肯定评价。
http://upcnews.upc.edu.cn/weekly/?years=2009&weeks=19&page=6(2009年第19期第6版)
http://upcnews.upc.edu.cn/weekly/?years=2010&weeks=21&page=4(2010年第21期第4版)
http://upcnews.upc.edu.cn/weekly/?years=2012&weeks=21&page=6(2012年第21期第6版)
http://upcnews.upc.edu.cn/weekly/?years=2012&weeks=31&page=2(2012年第31期第2版)
4.2019年,参与策划学校首届“物理文化节”。《物理与工程》期刊平台对该活动进行了全国推送,视频和文字信息公众号。
5.申报的成果《从“学生学术论坛”到“物理文化节”,研究型教学从课堂到课外十年铸剑》,获得2019年学校首届“本科教学创新奖”。
6.曾是多项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骨干成员,如“应用物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理论物理”省级精品课程、“普通物理学”省级精品课程、“近代物理实验”省级精品课程等。作为主要贡献人之一,两次荣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强化物理基础,突出实践创新,建设有特色的应用物理学专业系列精品课程(2011.9);
2)应用物理学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2012.12)。
■指导学生
1.曾指导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乐意指导没有项目的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参加社会公益等。2015年12月26日,指导应用物理学专业1403班的同学成立“学生物理协会”(StudentPhysicsSociety),在全校范围开展志愿帮扶物理理论和实验学习,协助组织开展物理学科相关的师生学术活动。
2.参与指导学生获得省级奖6项,学生发表科技论文18篇,其中有20余人攻读研究生深造。
3.曾担任顾问角色的学生班主任十年(2017-2018),把班主任工作做实,做精,做成了一份事业,对学院的班主任工作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神圣的事业,不悔的追求——十年班主任生涯感恩自述》,详见公众号。
4.所获部分荣誉:
1)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2012)
2)首届校“优秀年级主任”(2010)
3)首届校“十佳班主任”(2012)
4)校“优秀班主任”(2015、2017、2018)
5)校“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优秀指导教师”(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
■科研工作
1.熟悉基于低能加速器的离子束材料分析技术、磁控溅射和离子束溅射等薄膜制备技术。先后开展了锆基合金的吸氢动力学理论与实验、金属氚化物材料中的氦引入技术、氦缺陷在金属材料中的演化行为、陶瓷材料的辐照损伤等基础和应用研究,在超高真空系统建设、气体热脱附和质谱分析、核技术分析及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经验。
2.从事新型反应堆结构材料中的氢、氦行为以及辐照性能方面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先后参加过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澳科技合作基金项目等,与国内外科研机构有一定交流合作。
3.射线与辐射的探测、应用、防护在相关领域的研究。
4.累计发表科技论文20余篇。
■学习工作简历
1997.09-2001.07同济大学,大学本科生,获学士学位。
2001.09-2004.06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4.09-2007.07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获博士学位。
2007.07-2011.05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副教授。先后兼任工会组长(2007.9-2009.9)、教学秘书(2008.3-2008.9)、支部委员(2008.8-2009.5)、系副主任(2009.5-2011.5)、系支部书记(2009.9-2011.7)等。
2012.12-2013.12美国田纳西大学(Knoxville),工学院,访问学习。
2011.05-至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理学院,副教授。
2018.08-2022.08物理18级兼职辅导员
■研修培训
北京大学:“先进核能系统中的材料挑战”(2011.8)
西交利物浦大学领导与教育前沿研究院:“任课教师进修项目集中研修”研究导向性教学(2016.12)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2018.3-2018.5)
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施”(2019.11)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科教学育人与课程思政”(2019.11-2020.2)
研究领域
查看导师新发文章
(温馨提示:请注意重名现象,建议点开原文通过作者单位确认)
粒子束与固体的相互作用、材料的辐射损伤与改性、核技术应用与辐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