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 学术
›
Phys. Scripta
›
论文详情
Our official English website, www.x-mol.net, welcomes your
feedback! (Note: you will need to create a separate account there.)
导电聚吡咯:不同应用的合成、表征、热性能和电性能
Physica Scripta ( IF 2.6 ) Pub Date : 2024-05-16 , DOI: 10.1088/1402-4896/ad474e
Faiza Ahmed Ibrahim , Asmaa Khalaf , Magd Badr
水溶液中的吡咯单体 (mPPy) 用于在室温下通过化学氧化聚合过程在几个小时内生成导电聚合物聚吡咯(均聚 PPy)。使用氯化铁(FeCl 3 )氧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C 12 H 25 NaO 4 S)表面活性剂。使用多种方法对产生的 PPy 样品进行表征,包括 X 射线衍射 (XRD)、傅里叶变换红外 (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差热分析 (DTA)、热重分析 (TGA)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SEM 图像显示半径为 60-90 nm 的均聚 PPy 纳米粒子在结构中均匀分布。观察到均聚 PPy 纳米粒子的热稳定性和电导率随着溶剂乙二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均聚PPy样品的电导率显着升高,电导率范围为.0.44至2.2(Ω.m) −1 。 FTIR 和 XRD 分析结果证实了吡咯单体合成过程中均聚吡咯的结构形成。由于其改善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均聚PPy纳米颗粒在储能、吸附和污染消除、电磁防护和耐腐蚀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