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 学术PeerJ › 论文详情
Our official English website, www.x-mol.net, welcomes your feedback! (Note: you will need to create a separate account there.)
山茱萸 (Cornus L.) 内果皮的形态学和内部结构在该属的分类学和系统发育中
PeerJ ( IF 2.3 ) Pub Date : 2021-10-28 , DOI: 10.7717/peerj.12170
Maria Morozowska 1 , Agata Woźnicka 2 , Renata Nowińska 1
Affiliation  

山茱萸属以其复杂的分类学和极端的多态性而闻名。目前,山茱萸分为四个形态组,反映在四个系统发育进化枝中:蓝或白果山茱萸(BW)、山茱萸樱桃(CC)、大苞山茱萸(BB)和矮山茱萸(DW)。本研究是一系列论文的延续,这些论文始于对 BW 物种内果皮形态多样性的检查。对22种山茱萸的内果皮进行了形态学、内部结构和雕塑研究;目的是评估所检查性状的分类重要性,并检查内果皮分化是否支持已发表的系统发育,根据该系统发育,属内的关系表示为 (BW(CC(DW-BB)))。在量词中,内果皮的长度、厚度和宽度、其长宽比以及其表面维管束的数量被认为在分类学上很重要。在定性性状方面,证明了石形、内果皮顶端和基部轮廓、内果皮表面维管束的位置以及内果皮侧壁上是否存在顶腔和明显的沟纹的分类学意义。此外,确定了在给定字符状态中具有 100% 份额的统一定性字符。山茱萸樱桃和矮山茱萸的特点是存在四个统一的特征。在大苞片组中,发现了两个统一的字符。蓝色或白色果实的物种是最异质的,没有统一的特征。关于内果皮的内部结构,发现内果皮壁和隔膜中分泌腔的存在、外内果皮中晶体的存在、过渡巩膜区的细胞层数以及初级和次级雕塑在分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山茱萸内果皮的比较分析发现以下参数有用:发芽瓣厚度、内果皮壁厚与内果皮直径的比率以及隔膜的宽度和结构。由于所考察的性格差异很大,很难明确地验证研究假设。计算出的内果皮定性和数量性状的相似系数显示,DW和BB组内果皮的形态相似度最高,支持基于分子证据的系统发育关系。内果皮表面维管束的数量是最支持这种相似性的特征。对定性性状单独计算的相似系数显示了 CC-DW 组之间最接近的相似性。然而,这些结果并不直接反映任何已发表的系统发育。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更新日期:2021-10-28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