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 学术J. Alloys Compd. › 论文详情
Our official English website, www.x-mol.net, welcomes your feedback! (Note: you will need to create a separate account there.)
非晶态 CuZr、NiZr 和 PdZr 合金中反应诱导的表面偏析——XPS 和 SIMS 深度分析研究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 IF 5.8 ) Pub Date : 1996-04-01 , DOI: 10.1016/0925-8388(95)02143-4
M. Kilo , M. Hund , G. Sauer , A. Baiker , A. Wokaun

摘要 锆基非晶合金用作制备高活性CO 2 和CO 加氢催化剂的前驱体。玻璃态 CuZr、NiZr 和 PdZr 合金的活化过程通过 XPS 和 SIMS 深度分析表征。在 523 K 下暴露于 CO 2 /H 2 或 CO/H 2 反应气体混合物时,尽管氢大量过量,但仍会形成氧化锆,这表明锆组分对碳氧化物具有高度反应性。在 Ni 64 Zr 36 、Cu 30 Zr 70 和 Pd 25 Zr 75 体系中,形成了明显的几乎纯氧化锆的覆盖层,后两种合金分别含有痕量的 Cu 和 Pd。该层的厚度随着处理时间在 10 到 90 分钟的范围内增加,并且在 5 到 30 nm 之间变化(Cu 30 Zr 70 :高达 80 nm)。Ni 91 Zr 9 锆组分被氧化,但没有形成致密的表面氧化锆层,而Cu 70 Zr 30 观察到形成交替的富锆和富铜双层。在长时间暴露于反应条件下时,该合金中发生偏析现象的深度增加到超过 1 μm 的值。从一组广泛的溅射深度分布图中,已追踪到作为 Cu 30 Zr 70 、Ni 64 Zr 36 和 Pd 25 Zr 75 深度函数的锆氧化态的变化。在未反应合金的界面处,锆的氧化态小于 4+,检测到锆低氧化物的存在。对于富锆合金 Cu 30 Zr 70 和 Pd 25 Zr 75 ,形式氧化态 Zr (3+) 的相对贡献最大,靠近最外层 ZrO 2 层,而 Zr (1+) 主要靠近合金的未反应核心。相反,对于Ni 64 Zr 36 ,由于锆含量低,Zr (3+) 和Zr (1+) 在氧化物和本体之间的界面处达到它们的最大浓度。这些观察是系统特定的,因此不是由于溅射引起的过程。活化后,第二金属以金属态存在,用于基于铜(Cu 70 Zr 30 和Cu 30 Zr 70 )和基于镍(Ni 64 Zr 36 和Ni 91 Zr 9 )的催化剂。相反,对于基于钯 (Pd 25 Zr 75 ) 的催化剂,即使在次表面区域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 PdO 的形成。Zr (3+) 和 Zr (1+) 在氧化物和本体之间的界面处达到它们的最大浓度。这些观察是系统特定的,因此不是由于溅射引起的过程。活化后,第二金属以金属态存在,用于基于铜(Cu 70 Zr 30 和Cu 30 Zr 70 )和基于镍(Ni 64 Zr 36 和Ni 91 Zr 9 )的催化剂。相反,对于基于钯 (Pd 25 Zr 75 ) 的催化剂,即使在次表面区域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 PdO 的形成。Zr (3+) 和 Zr (1+) 在氧化物和本体之间的界面处达到它们的最大浓度。这些观察是系统特定的,因此不是由于溅射引起的过程。活化后,第二金属以金属态存在,用于基于铜(Cu 70 Zr 30 和Cu 30 Zr 70 )和基于镍(Ni 64 Zr 36 和Ni 91 Zr 9 )的催化剂。相反,对于基于钯 (Pd 25 Zr 75 ) 的催化剂,即使在次表面区域也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 PdO 的形成。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更新日期:1996-04-01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