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 学术Int. J. Fatigue › 论文详情
Our official English website, www.x-mol.net, welcomes your feedback! (Note: you will need to create a separate account there.)
周期性变形下FCC金属中持久滑带形成的3D离散位错动力学研究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 ( IF 5.7 ) Pub Date : 2021-03-24 , DOI: 10.1016/j.ijfatigue.2021.106234
Fanshi MENG , Emilie FERRIE , Christophe DEPRES , Marc FIVEL

在疲劳的早期阶段形成永久性滑带(PSB)在疲劳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位错尺度上涉及的物理学,在单滑移中周期性加载铜的孤立表面晶粒的情况下,建立了3D离散位错动态模拟。仿真揭示了位错微观结构从均匀分布到由滑移带组成的有组织的微观结构的复杂转变过程,该滑移带主要由位错偶极和棱柱环组成。这些滑带是在大量循环中观察到的PSB的胚芽。通过应力场分析很好地解释了模拟所证明的定位机制,该分析强调了交叉滑动的作用。在数个循环之后达到饱和状态,在该循环中位错的微观结构,位错密度和挤压/压痕的高度保持不变。此外,通过模拟获得滑移带的体积分数与施加的塑性应变幅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通过在达到饱和状态后减小塑性应变幅度来验证滑移带的稳定性。最后,与AISI 316L不锈钢相比,Cu表现出以相对较大的厚度建立更多条带的趋势,这归因于交叉滑动概率的差异。通过模拟获得滑带体积分数与施加的塑性应变振幅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通过在达到饱和状态后减小塑性应变振幅来验证滑带的稳定性。最后,与AISI 316L不锈钢相比,Cu表现出以相对较大的厚度建立更多条带的趋势,这归因于交叉滑动概率的差异。通过模拟获得滑带体积分数与施加的塑性应变振幅之间的线性关系,并通过在达到饱和状态后减小塑性应变振幅来验证滑带的稳定性。最后,与AISI 316L不锈钢相比,Cu表现出以相对较大的厚度建立更多条带的趋势,这归因于交叉滑动概率的差异。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更新日期:2021-04-19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