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 学术Nordic Psychology › 论文详情
Our official English website, www.x-mol.net, welcomes your feedback! (Note: you will need to create a separate account there.)
丧亲者的自我同情与复杂悲伤症状之间的关联:一项探索性研究
Nordic Psychology ( IF 0.6 ) Pub Date : 2019-11-08 , DOI: 10.1080/19012276.2019.1684347
Helga Vara 1 , Jens C. Thimm 1
Affiliation  

摘要

悲伤是对失去亲人的正常和自然的反应,其特征是广泛的情感,行为,认知和生理症状。对于大多数丧失亲人的人来说,随着个体对损失的适应,这些症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轻。但是,约有10%的丧亲者经历了持续而令人衰弱的悲伤反应,这种情况被称为复杂悲伤或长期悲伤。自我同情被定义为在经历痛苦时对自己的一种友善和关怀的态度。本研究探讨了从普通人群中丧生的样本中自我同情与复杂悲伤症状之间的关联。参加者完成了复杂悲伤的量度(复杂悲伤量表),自我同情心(自我同情量表),和神经质(NEO FFI-3神经质量表)。与以前的研究一致,意外死亡和高度神经质的丧亲与悲伤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结果进一步表明,低自我同情心与复杂悲伤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关系。在死亡原因(自然预期,自然突然或非自然)与自我同情之间未发现任何关联。自我同情的自我种类成分并未缓解复杂悲伤(死亡和神经质病因)与复杂悲伤症状的既定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临床医生要注意低自我同情心在丧亲者的悲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很重要。意外死亡和高度神经质的丧亲与悲伤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结果进一步表明,低自我同情心与复杂悲伤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关系。在死亡原因(自然预期,自然突然或非自然)与自我同情之间未发现任何关联。自我同情的自我种类成分并未缓解复杂悲伤(死亡和神经质病因)与复杂悲伤症状的既定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临床医生要注意低自我同情心在丧亲者的悲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很重要。意外死亡和高度神经质的丧亲与悲伤症状的严重程度有关。结果进一步表明,低自我同情心与复杂悲伤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关系。在死亡原因(自然预期,自然突然或非自然)与自我同情之间未发现任何关联。自我同情的自我种类成分并未缓解复杂悲伤(死亡和神经质病因)与复杂悲伤症状的既定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临床医生要注意低自我同情心在丧亲者的悲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很重要。结果进一步表明,低自我同情心与复杂悲伤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关系。在死亡原因(自然预期,自然突然或非自然)与自我同情之间未发现任何关联。自我同情的自我种类成分并未缓解复杂悲伤(死亡和神经质病因)与复杂悲伤症状的既定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对临床医生而言,重要的是要注意低自我同情心在丧亲者的悲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进一步表明,低自我同情心与复杂悲伤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着关系。在死亡原因(自然预期,自然突然或非自然)与自我同情之间未发现任何关联。自我同情的自我种类成分并未缓解复杂悲伤(死亡和神经质病因)与复杂悲伤症状的既定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临床医生要注意低自我同情心在丧亲者的悲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很重要。自我同情的自我种类成分并未缓解复杂悲伤(死亡和神经质病因)与复杂悲伤症状的既定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是,对临床医生而言,重要的是要注意低自我同情心在丧亲者的悲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自我同情的自我种类成分并未缓解复杂悲伤(死亡和神经质病因)与复杂悲伤症状的既定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论是,临床医生要注意低自我同情心在丧亲者的悲伤反应中所起的作用,这一点很重要。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更新日期:2019-11-08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