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X-MOL 学术J. Am. Heart Assoc. › 论文详情
Our official English website, www.x-mol.net, welcomes your feedback! (Note: you will need to create a separate account there.)

无症状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该怎么办?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IF 5.0 ) Pub Date : 2020-09-14 , DOI: 10.1161/jaha.120.018987
Yochai Birnbaum 1 , Kjell Nikus 2
Affiliation  


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常见于一般健康人群。 RBBB 是由影响右束支或右束支所在心肌区域的疾病引起的。可能的原因包括外伤、结构变化、浸润性疾病(例如结节病)、心肌炎和心肌梗塞。右心室压力和/或容量超负荷,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都可以拉伸右束支,导致 RBBB 模式。 Lenegre 病或 Lev 病(进行性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可导致 RBBB,尤其是老年患者。在患有导致传导通路退化的潜在心脏病的患者中,可以看到心动过速依赖性 RBBB。 1



RBBB 通常是一种缓慢进展的传导系统退行性疾病。 RBBB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到80岁时达到人口的11.3%。 1许多 RBBB 患者没有结构性心脏病或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证据。 RBBB 患病率相对较高与右束支脆弱有关,因为 RBBB 常发生在胸部轻微外伤2或右心导管术后。 3传统上,人们普遍认为,在没有心脏病证据的患者中,完全或不完全 RBBB 通常与心脏病发病或死亡风险增加无关;然而,这是基于一小部分患者。 1 , 4 , 5



然而,多年来,关于偶发 RBBB 对无明显心脏病患者的长期预后意义的数据存在矛盾。 Rotman 和 Triebwasser 使用美国空军中央心电图图书馆的数据库报告了 394 名 RBBB 患者,平均年龄为 36.9 岁(范围为 17-58 岁)。大多数受试者在诊断时没有症状。在平均 10.8 年的随访期间,6% 的患者出现冠状动脉疾病,4% 的患者死亡。只有一名患者出现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他们的结论是,总体而言,预后良好。 4 85 岁以上的 RBBB 患者中没有报告死亡率增加。 6 Casiglia 等人对 CASTEL(老年人心血管研究)中纳入的 2254 名老年受试者进行了为期 7 年的随访,评估了 BBB 对死亡率的影响。 7 RBBB 的存在与男性和女性的全因死亡率增加有关,并且仅与男性的心血管死亡率有关,但与女性无关。 7 Fahy 等人对 310 名束支传导阻滞 (BBB) 患者进行了为期 9.5 年的随访。随访时,左 BBB(而非 RBBB)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加相关(21% 对比 11%; P = 0.04)。 8



Eriksson 等人使用了瑞典哥德堡的一级预防研究。他们包括 7392 名出生于 1915 年至 1925 年间、之前没有心肌梗塞或中风的男性,并在 1970 年至 1973 年间进行了初步评估(其中 70 名男性患有 RBBB)。 9对患者进行随访直至 1998 年。RBBB 与心肌梗塞、心血管死亡率、全因死亡率或心力衰竭风险增加无关。然而,RBBB 与进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增加相关。 9



在参加心脏结果预防评估试验并随访中位 4.5 年的 9541 名年龄≥55 岁、患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且具有≥1 个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共有 428 名(4.5%)患有 RBBB根据他们的基线心电图。 10 RBBB 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无关。 10



Bansilal 等人对 2271 名连续患者进行了研究,这些患者从 1985 年到 1992 年就诊于明尼苏达州奥姆斯特德县 3 个急诊室,患有心绞痛。在中位随访 7.3 年中,RBBB 患者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风险较高。事件(风险比 [HR],1.85;95% CI,1.44–2.38; P <0 id=31>P <0 id=32>P =0.45)。 11



张等人利用 WHI(女性健康倡议)研究研究了 RBBB 对女性的预后意义。共有 66 450 名女性(其中 832 名患有 RBBB)接受了为期 14 年的随访。 RBBB 治疗冠心病死亡率的调整 HR 为 1.62(95% CI,1.08-2.43; P <0 id=35>12 在同一队列的另一项分析中,RBBB 并不是心力衰竭风险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然而,当与 LAFB 相关时,它是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HR,2.96;95% CI,1.77-4.93)。



Bussink 等人使用 CCHS(哥本哈根城市心脏研究)报告了一般人群中 RBBB 受试者的结果。 14在 18 441 名没有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或左 BBB 病史的参与者中,1.4% 的男性和 0.5% 的女性患有 RBBB,分别有 4.7% 和 2.3% 的不完全 RBBB。 RBBB 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年龄调整后的 HR 分别为 1.31 [95% CI, 1.11–1.54] 和 1.87 [95% CI, 1.48–2.36])。此外,RBBB 与心肌梗死和起搏器植入的较高风险相关,但与慢性心力衰竭无关。在男性和女性中也发现了类似的风险。 14不完全 RBBB 与风险增加无关。 14



在 ARIC(社区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研究中,研究纳入的 14 478 名患者中,共有 159 名患者患有 RBBB。经过 18 年的随访,RBBB 联合 LAFB 或左后分支阻滞,而非单独的 RBBB,是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 15



在西班牙初级卫生中心随访 5 年的 2981 名没有基线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中,4.6% 为不完全 RBBB,3.2% 为完全 RBBB。在单变量分析中,完全 RBBB 与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关,但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只有双束支阻滞(RBBB 伴 LAFB 或左后束支阻滞)显着。 16不完全 RBBB 与风险增加无关。 16



在最近发表的一项针对 6299 名受试者(平均年龄 52.8 岁)的研究中,基线时 75 名受试者(1.2%)患有完全 RBBB,61 名受试者(1%)患有不完全 RBBB。 17在中位随访 15.9 年期间,1309 名受试者 (20.8%) 死亡,其中 655 名受试者 (10.4%) 死于心血管疾病。根据明尼苏达州的定义,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延迟和左 BBB,但不完全或不完全 RBBB,在调整年龄和性别后与心血管死亡率独立相关。作者没有研究合并室内传导障碍的预后影响。



因此,关于孤立性 RBBB 对未患有心脏病的患者的预后意义,存在相互矛盾的数据。然而,当与 LAFB 或左后分支阻滞联合使用时,RBBB 似乎与风险增加相关。 12 , 13 , 15 , 16其他研究没有区分孤立的 RBBB 和作为双束阻滞一部分的 RBBB ;因此,我们不能排除以下可能性:不同的结果与研究中伴随的束状阻滞的不同患病率有关。



在本期《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 JAHA ) 中,Gaba 等人18使用了 1993 年至 2010 年间在梅奥诊所综合压力中心接受运动压力测试的一组患者。他们仅选择了明尼苏达州居民,排除了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已知的心血管疾病。 18作者没有具体说明心血管疾病是否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目前尚不清楚它们是否仅包括接受普通心电图压力测试的患者,还是接受运动压力测试和成像(压力超声心动图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的患者。此外,尚不清楚是否包括左血脑屏障或非特异性心室内传导延迟的患者。纳入的 22 806 名患者中,共有 220 名患者 (0.96%) 患有 RBBB。对患者进行了 6 至 23 年的随访(平均持续时间 12.4 年)。作者发现,RBBB 与全因死亡率(HR,1.5;95% CI,1.1-2.0; P = 0.0058)和心血管相关死亡率(HR,1.7;95% CI,1.1-2.8; P = 0.0178)相关。在调整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肥胖、当前和既往吸烟史以及使用降心率药物后。 18这是一个独特且经过选择性的人群,其中没有已知的心脏病,他们因各种原因接受了运动压力测试。在相当大比例(>50%)的患者中,进行该测试的原因是筛查冠状动脉疾病,而只有约 30% 的患者有症状。在没有 RBBB 的患者中,只有 4.8% 的缺血指数压力测试呈阳性,在有 RBBB 的患者中,这一比例为 3.2%。 然而,RBBB 的存在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的风险显着增加相关。心血管死亡的确切原因尚未明确(冠状动脉疾病、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死亡);因此,我们无法断定在存在 RBBB 的情况下,用于检测缺血的压力测试的敏感性是否较低,或者非缺血相关原因作为这些患者的死亡原因更为普遍。



如果将同时进行影像学压力测试的患者纳入其中,报告数据可能有助于阐明检测缺血的敏感性问题。 Gaba 等人18证实了先前研究的结果,报告称 RBBB 患者比未患 RBBB 的患者年龄更大。此外,峰值心率显着降低,代谢当量显着降低。未报告达到目标心率的患者百分比以及达到年龄调整最大心率的平均百分比。平均峰值心率为每分钟 134.4 次,平均年龄为 59 岁(表 1 和表 3),可能有较高比例的 RBBB 患者未达到目标心率,因此可能会出现严重缺血。错过了。此外,RBBB 患者的右心前导联经常出现 ST 压低,在运动过程中会变得更深。 RBBB 患者中 V1 至 V3 的孤立性 ST 压低通常不被解释为缺血的征兆。研究一组接受药物应激测试的患者可以回答静息时 RBBB 是否与广泛的冠状动脉疾病和较差的预后相关的问题,正如最近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提出的建议。 19 , 20 , 21



在当前队列中,与无 RBBB 的患者相比,RBBB 患者的运动能力较低,心率恢复较慢,并且更经常因呼吸困难而需要停止测试。 18因此,RBBB 可以作为潜在亚临床心脏疾病的标志物,包括收缩功能保留的舒张功能障碍;患有 RBBB 的患者比没有患有 RBBB 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高血压。



此外,尚不清楚该研究是否仅包括 RBBB 组中基线心电图出现 RBBB 的患者,还是也包括运动诱发 RBBB 的患者。 Stein等人报道,在压力测试期间运动诱发的RBBB患者的死亡率相对较高。 22然而,这些患者比没有运动诱发 RBBB 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症明显更多。调整年龄后,运动引起的 RBBB 不再与全因死亡率或心血管死亡率显着相关。 22



此外,作者没有对孤立性 RBBB 患者与伴有束状阻滞的患者进行分析(见上文)。因此,我们不知道是 RBBB 本身还是仅与束状阻滞相关的 RBBB 可以预测死亡率。



因此,目前对大多数无症状患者的研究增加了一条重要信息,即 RBBB 对于无已知心脏病的患者的长期意义;然而,它尚未解开这些患者潜在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和死亡率增加的机制之谜。


 没有任何。






"点击查看英文标题和摘要"

更新日期:2020-10-06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