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众望所归: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发现引力波”的LIGO三科学家

众望所归: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发现引力波”的LIGO三科学家

10月3日,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LIGO三位重量级科学家因“发现引力波”获得2017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是Rainer Weiss教授、Barry C. Barish教授和Kip S. Thorne教授。

Rainer Weiss教授(左)、Barry C. Barish教授(中)和Kip S. Thorne教授(右)


Rainer Weiss,1932年出生于德国柏林。早年迁居美国,1962年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1962至1964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随后加入麻省理工学院任教。


Barry C. Barish,1936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1962年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1963年他加入加州理工学院任教。


Kip S. Thorne,1940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的洛根市。1965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7年他进入加州理工学院任教。


什么是引力波?


引力波源自100年前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的一个预测。在物理学中,引力波是指时空弯曲中的“涟漪”,通过波的形式从波源向外传播。重力波以光速传播,充满了宇宙。预言引力波,爱因斯坦可能只用了几天,但发现引力波,科学家们用了数十年。


对于非专业人士(包括笔者)来说,引力波的概念不太容易理解,可以参考下文(风格比较清奇,请诸君本着包容的心态阅读):


《Stone小知识》--引力波就是你俩还没开打,杀气就喷了我一脸


什么是LIGO?


LIGO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的缩写,是借助于激光干涉仪来检测来自宇宙深处引力波的大型研究仪器。截至目前,LIGO由两个干涉仪组成,每一个都带有两个4千米长的臂并组成L型,它们分别位于相距3000千米的美国南海岸Livingston和美国西北海岸Hanford(下图)。

LIGO探测器


同时,还有另外一座与LIGO十分类似但由欧洲建设和运行的引力波探测设施——VIRGO。


除了获奖的三位科学家,LIGO的创始人之一Ronald W. P. Drever教授也应该被世人铭记,可惜的是Drever教授已经于今年3月去世,与诺奖失之交臂。

Ronald W. P. Drever教授


另外,LIGO合作项目实际上还涉及二十多个国家的一千多名研究者,其中包括不少中国科学家。


LIGO如何探测引力波?


简单点说,一束激光在经过一个半透镜后朝向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前进(联想一下LIGO两个垂直的长臂),前进方向上在完全相同的距离处各设置有一面反射镜,两束激光被反射回来重新汇聚,正常情况下重新汇聚后的激光由于干涉而相互抵消。而一旦引力波扫过,时空弯曲而发生畸变,激光走过的距离就不完全相同了,干涉现象也会发生改变,从而观测到引力波。

LIGO探测引力波原理示意图


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观测难度很大。引力波的振幅很小(2015年第一次观测到的引力波振幅是10-21),就算是LIGO的4千米长臂,再加上400次的反射得到的1600千米激光光路,变化幅度才大约与质子的半径是一个量级。


为什么发现引力波如此重要?


发现引力波,探测引力波的物理性质,一方面能完整验证广义相对论,另一方面,引力波携带着波源的信息,可以被用作工具探测人类目前还无法涉足的宇宙深处。更重要的,引力波几乎不衰减,这就有可能帮助人类了解整个宇宙的起源,科学家就有希望找到证据来支持(或者反驳)“大爆炸理论”以及“宇宙膨胀理论”等。


除了今年获得诺奖,引力波的发现也名列Science评选的“2016年度科技突破”首位(点击阅读相关)。


注:以上内容编译自诺贝尔奖官方网站,图片等内容版权归属于Nobelprize.org


https://www.nobelprize.org/


相关阅读: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发现控制“昼夜节律”分子机制的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奖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大连
德国
多伦多
西安科技
多伦多
新加坡
浙江大学
中科院
新加坡
澳门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