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 Res.[生物]│东南大学王著元教授课题组:用于外泌体定量检测的仿生复眼
本篇文章版权为王著元教授课题组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小囊泡,已成为癌症早期诊断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表明,癌症患者体内外泌体水平显著升高,其中的膜蛋白和miRNA等标志物与肿瘤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然而,外泌体的高度异质性使得准确检测成为一大挑战,传统检测方法在低样本量下易产生误差,影响癌症诊断的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将仿生复眼技术引入外泌体检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仿生复眼的大视场双色荧光(large FOV dual-color fluorescence, LFDF)成像方法。仿生复眼具备大视场和高分辨率,可以增加可观测的外泌体样本数量,有效提高了外泌体定量检测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天然苍蝇复眼直接倒模,获得了具有良好光学成像性能的仿生复眼,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且成本低廉。将所制备的仿生复眼与显微镜物镜结合,利用微流控技术,对乳腺癌外泌体的EpCAM和HER2膜蛋白进行了大视场、多角度荧光成像,双色荧光共定位提高了成像结果的可靠性,实现了103~108颗粒/mL范围内的外泌体定量分析。与显微镜单个视野成像检测到的荧光信号强度相比,由大视场图像计算得到的标准差减小至38%,准确率可达到98.7%-99.8%,实现了更为精准的外泌体定量。此外,本研究还验证了LFDF成像在临床血液样本检测和乳腺癌亚型细胞分类的可行性,证明了仿生复眼在精确癌症诊断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低成本、高准确度的外泌体检测方法,为基于外泌体的肿瘤诊断领域带来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图1. 仿生复眼的制备流程和光学成像性能表征。

图2. 基于仿生复眼的SK-BR-3细胞外泌体上EpCAM(绿色)和HER2(红色)膜蛋白的LFDF成像。

图3. 基于仿生复眼的SK-BR-3外泌体定量检测。

图4. 模拟乳腺癌血液样本中细胞外囊泡检测结果,健康人体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

图5. 基于仿生复眼成像的乳腺癌亚型(SK-BR-3、MDA-MB-231、MCF-7)分类。
王著元教授团队聚焦生物光子智能感知领域,重点开展基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和荧光光谱的生物感知芯片及系统的研究,旨在利用先进的光谱成像及传感技术实现对重大疾病标志物、环境污染物等痕量物质的高灵敏度、高准确、快速检测,可应用于疾病极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
课题组网站:http://www.wzygrou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