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题:Exploring Ionic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Solid Conductors: A Dual Perspective on Static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Anion Dynamics 作者:Haijin Ni, Lei Gao*, Jinlong Zhu, Dubin Huang, Wen Yin, Ruqiang Zou, Changping Li*, Songbai Han*
固体导体的离子电导率与其晶体结构息息相关,而一类含有阴离子基团的材料中基团的动态行为会显著影响Li+的迁移。在特定的固体离子导体中,阴离子基团的旋转等动态因素往往与温度、结构相变和局部配位环境有关,使得相关机制难以预测。因此,作者选择了具有多种结构特征(包括温度依赖性相变、卤素阴离子的电负性、Li+位缺陷以及难以确定的无序氢分布)的反钙钛矿材料Li2OHX (X = Cl, Br),深入研究了其静态结构性质和OH−的动态行为对Li+迁移的影响。
作者对反钙钛矿离子导体Li2OHX(X = Cl, Br) 进行了氘化处理,并利用变温中子粉末衍射测定这些材料的衍射图谱,最后通过Rietveld精修分析其晶体学信息,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发现,在温度激发下,Li2ODCl从稳定的正交相(Pban)转变为亚稳定的立方相(),这种转变创造了更有效的迁移途径,有利于Li+在晶格内往更多、更合适的途径迁移。同时,作者发现,与正交相Li2ODCl相比,立方相Li2ODCl和立方相Li2ODBr()中都出现了更多的Li空位,这有利于Li+在晶格内通过空位机制进行离子输运。且由于Br− (1.82 Å) 比Cl− (1.67 Å) 的离子半径更大,电负性更弱,立方相Li2ODBr中的Li-O键长度比立方相和正交相Li2ODCl中的Li-O键长度都要更长,这一特性减弱了阴离子对Li+的束缚,促进了Li+的迁移。
图1. (a) Li2ODCl在300 K下的中子Rietveld精修图谱。 (b) Li2ODCl在400 K下的中子Rietveld精修图谱。 (c) Li2ODBr在300 K下的中子Rietveld精修图谱。以及 (d-f) 所得结构。
进一步,作者利用中子精修得到的晶体学数据进行了最大熵分析(MEM),得到了Li2ODX (X = Cl, Br) 中Li+可能存在的传输路径。同时,与中子结合得到的Li和D的热振动因子(ADPs)联合分析,发现材料中D+即H+不发生迁移,而是围绕在O2-周围进行局域运动。
而为了验证静态结构特性对Li+迁移的影响并与桨轮机制产生的影响进行比较,作者提取了中子衍射数据精修得到的晶体结构,选取了部分扩胞后的可能结构进行了晶格弛豫,并从中挑选出能量最低的结构分别进行了未固定H+和固定H+的NVT计算,结果如图2、图3所示。AIMD模拟中,当OH−中的H+未被固定时,这些材料中Li+的MSD以及扩散系数与实验测得的趋势和规律相吻合(图2a-d)。绘制Li+和H+的运动轨迹(图2e-i),并随机选取Li+的迁移轨迹(图2j-n),作者发现,所得结果与MEM得到的密度分布以及迁移路径基本匹配。同时,分析Li+迁移前后(约1 ps)OH−基团的运动轨迹,其发生了明显的旋转,旋转角度基本都在30°以上。OH−阴离子存在旋转且其旋转强度与Li+扩散系数之间呈现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证实了反钙钛矿Li2OHX结构中存在着桨轮机制。而当OH−中的H+被固定时,晶格内Li+的迁移受到明显约束,仅在有限的空间区域内振荡,没有明显的迁移途径(图3d-e)。定量地说,由于OH−阴离子的运动状态改变所引起的Li+扩散系数的变化明显大于静态结构性质改变引起的变化,固定OH−中的H+前后Li+的扩散系数变化为1.029 ×10−5到3.019 × 10−8 cm2 s−1,而相变前后的Li+的扩散系数变化仅为1.117 × 10−7到3.019 × 10−8 cm2 s−1。这一显著差异突出了OH−旋转对Li+输运的巨大影响,这表明了Li+的输运主要受OH−阴离子基团的动态行为的控制,即主要受到桨轮机制的影响。
图2. 100 ps下AIMD计算所得Li和H的MSD、扩散系数以及运动轨迹
图3. 固定H后AIMD计算所得Li的MSD、扩散系数以及运动轨迹
总结/展望
这篇文章系统地研究了OH−的静态结构性质和动态行为对反钙钛矿型离子导体Li2OHX(X=Cl,Br)晶格内Li+输运的影响。在实验上,作者使用氘替代法成功合成了Li2ODX,从而能够使用NPD对晶体结构进行详细分析;计算上,通过MEM和AIMD模拟,研究了Li+和OH−的运动轨迹,并探讨了相变、局部配位环境和桨轮机制对Li2OHX离子电导率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通过AIMD模拟,作者证明了OH−的动态行为(即桨轮机制)在Li+传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Li2OHX静态结构性质的变化更为重要。这篇工作揭示了在含OH−基团的离子导体中Li+的传输不仅受静态结构特性的控制,而且主要受阴离子基团的动态行为的控制,丰富了对离子导体中离子迁移机制的理解,为设计更有效的离子导体提供了有价值的框架。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Exploring Ionic Transport Mechanisms in Solid Conductors: A Dual Perspective on Static Structural Properties and Anion Dynamics
Haijin Ni, Lei Gao*, Jinlong Zhu, Dubin Huang, Wen Yin, Ruqiang Zou, Changping Li*, Songbai Han*
Chem. Mater. 2024, XXXX, XXX, XXX-XXX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mater.4c02478
Published December 18, 2024
©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本稿件来自ACS Publications)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