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标题:Cl-Doped Cubic K3SbS4 as a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K‑Ion Batteries with Ultrafast Ionic Conductivity 通讯作者:杨旭(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曾毅(吉林大学)、杜菲(吉林大学) 作者:Rongyu Zhang, Yongjun Zhou, Shifeng Xu, Liyan Wang, Dan Xu, Wenbo Li, Xing Meng, Xu Yang,* Yi Zeng,* and Fei Du*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移动设备和电动车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锂资源储量有限、分布不均,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与充电桩的建设更是成本不断攀升。钾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新兴的电池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在应用价值,对于实现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固态电池具有安全性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被认为是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的最佳方案。然而由于钾离子半径比锂离子半径要大,钾离子对传输通道配位数的要求也不同于锂离子,因此很难将已有固态电池体系直接移植过来。开发离子电导率高的固态电解质,对于钾离子电池的基础研究和应用转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杨旭副教授和吉林大学曾毅、杜菲教授等学者合作,在Chem. Mater.期刊发表论文。该研究采用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DeepMD),研究了氯掺杂对立方相K3SbS4的离子扩散动力学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掺杂的K3SbS4在300 K温度下离子电导率可以达到14.8 mS/cm,激活能仅为0.12 eV,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钾固态电解质材料。
文章亮点
(1)利用键价理论,对Se、Cl、I等在S位的掺杂进行了研究,快速地筛选出了Cl掺杂是更优的掺杂方案。如图1所示,对S位点进行卤素元素(Cl和I)的掺杂可以诱导钾缺陷的形成,从而增强局部K离子的扩散能力。
图1.(a)K3SbS4、(b)K3SbS3.9375Se0.0625、(c)K2.9375SbS3.9375Cl0.0625和(d)K2.9375SbS3.9375I0.0625四个材料中钾离子键价和的等值面。
(2)DeepMD加速采样,有效提高模拟结果的可重复性。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分子动力学(AIMD)由于需要求解薛定谔方程,因此计算成本高昂、且可模拟的体系有限(通常不超过200~500原子),不能保证充分采样,导致每次模拟的结果都不尽相同。[1] 作者借助DPGEN工作流,对K3SbS4体系在200 K~1400 K范围内进行了采样,获得数据集。之后利用deepmd-kit训练深度神经网络势函数。如图2所示,经过500万步的训练后,深度神经网络的损失函数已经收敛。经验证,模型对能量的RMSE为1.38×10-3 eV、对力的RMSE为4.93×10-2 eV。此外,径向分布函数也和AIMD的结果高度吻合,表明模型还可以精准地描述各个原子的配位环境。
图2. (a) 在长期训练过程中验证数据和训练数据的损失函数。DeepMD预测出的(b)能量和(c)力与DFT计算值的对比情况。(d)K-K、(e)K-S以及(f)S-S的径向分布函数。
(3)模型可靠性验证
目前仅有正交相K3SbS4固态电解质的报道,尚缺乏立方相K3SbS4的相关实验数据。为此作者还对Li10GeP2S12以及结构相同的立方相Na3SbS4进行了模拟,如表1所示。可以看到无论对于离子电导率、还是激活能的预测,都和AIMD的结果较为接近,表明DeepMD的可靠性至少是和AIMD一样的。此外这些结果和实验值达到了同一量级,也证实了DeepMD预测的可靠性。然而作者注意到,实验值的性能往往比理论值要低,其主要原因是:模拟的结构为近似无限大的理想晶体,而实际实验时样品都是多晶材料,存在晶界电阻,从而导致测量结果略差一些。
表1. 实验、AIMD模拟和DeepMD方法获得的离子导电性和活化能。
总结和展望
本文作者使用神经网络训练了立方相K3SbS4的势能模型,并探讨了模型大小和模拟时间对模拟过程中涨落现象的影响。随后,他们使用 DeepMD方法研究了氯掺杂对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空位对离子扩散至关重要;即使是少量空位也能将材料从离子绝缘体转变为快速离子导体。在300 K下,离子导电率可以达到14.8 S/cm,且扩散能量障碍仅为0.12 eV。掺杂的立方K3SbS4是一种有前景的钾离子固态电解质。
张蓉瑜博士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项目的资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Cl-Doped Cubic K3SbS4 as a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K-Ion Batteries with Ultrafast Ionic Conductivity
Rongyu Zhang, Yongjun Zhou, Shifeng Xu, Liyan Wang, Dan Xu, Wenbo Li, Xing Meng, Xu Yang*, Yi Zeng*, Fei Du*
Chem. Mater. 2024, XXXX, XXX, XXX-XXX
https://doi.org/10.1021/acs.chemmater.4c02575
Published December 12, 2024
©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参考文献:
1. Zhang, R.; Xu, S.; Wang, L.; Wang, C.; Zhou, Y.; Lü, Z.; Li, W.; Xu, D.; Wang, S.; Yang, X., Theoretical Study on Ion Diffusion Mechanism in W-Doped K3SbS4 as Solid-State Electrolyte for K-Ion Batteries. Inorganic Chemistry 2024, 63 (15), 6743-6751.
(本稿件来自ACS Publications)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