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eyer-Villiger氧化是1899年由Adolf Baeyer等首次报道、将酮氧化成相应酯的一类重要反应。该类反应备受关注,并在合成化学和工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意义。目前使用的过氧酸氧化法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而双氧水氧化法氧化效率低,选择性差。氧气/醛氧化法(Mukaiyama Method)具有环保、安全和无污染的优势,然而,传统的热催化技术通常需要高温来引发催化反应,并依靠优选金属种类来促进苯甲醛(BEA)和O2形成过酸。如何采用低能耗的方式,通过非金属催化剂实现Baeyer-Villiger氧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低能耗高效率的催化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在光催化有机转化领域。光生活性氧(ROS)在这中间发挥了关键作用,对 ROS的精确控制已成为实现光催化氧化的关键,已有研究证实了ROS在加速底物反应和生成目标产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三嗪基/庚嗪基有机框架材料具有优异的光物理和光化学性质,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了其作为光催化剂的优异活性。最近,中南大学喻桂朋教授(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以三嗪基/庚嗪单元作为电子受体,1,3,5-三苯基苯作为电子供体,通过简便的傅-克反应合成了共价三嗪/庚嗪框架(CTF-TB/CHF-TB),并成功应用于光催化Baeyer-Villiger氧化。
结果表明庚嗪基CHF-TB能在最优反应条件下以91%产率实现环己酮向己内酯的定向转化。各种淬灭实验证实了反应的自由基路径,EPR实验捕获到了反应中间体苯甲酰自由基(Ph-CO•)和过氧苯甲酰自由基(Ph-COO•);此外,进一步的EPR实验和香豆素实验证实了体系中•OH的产生,以及苯甲醛对•OH的淬灭效果,意味着光催化过程产生的•OH引发了苯甲醛的C-H键断裂,而产生Ph-CO•中间体。
作者对进一步探索•OH的来源,研究发现催化剂能够有效的产生H2O2,并将其原为分解为•OH。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相较于三嗪基团,庚嗪基团具有更负的表面静电势和与H2O2的结合能。这有利于其吸附原位产生的H2O2并快速将其分解为•OH。最终,基于以上研究作者提出了该催化过程的反应机理,催化剂在光催化下产生H2O2并将其原为分解为•OH。•OH成功引发了苯甲醛的C-H键断裂并进一步生成Ph-CO•和Ph-COO•中间体。这些中间体最终与底物环己酮反应形成Crigee中间体,然后经氧化重排得到己内酯。
小结
该工作基于共价三嗪/庚嗪骨架,开发了一种在温和条件下实现Baeyer-Villiger(B-V)氧化的有机光催化体系。实验研究和 DFT 计算揭示了 CHF-TB/CTF-TB 光催化剂的结构-功能关系,有助于•OH 高效生成。庚嗪单元的掺入提高了光催化剂的电荷分离效率,其联吡啶结构增强了 H2O2 的分解。这些特性优化了 •OH 生成途径提高了光催化B-V反应活性。最终实现温和的条件下以高产率将环己酮转化为 ε-己内酯。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Hydroxyl Radical Mediated Heterogeneous Photocatalytic 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over Covalent Triazine/Heptazine-Based Frameworks
Juntao Tang, Zhiwei Jiang, Zhu Gao, Qiujian Xie, Shuai Gu, Anqi Chen, Jiayin Yuan, Wen Li, Ruiren Tang, Guipeng Yu
Angew. Chem. Int. Ed., 2024, DOI: 10.1002/anie.202416879
导师介绍
喻桂朋
https://www.x-mol.com/groups/nops-yuguipeng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