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山东大学合作Angew:自抗性基因导向的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cerulenin的生物合成

山东大学合作Angew:自抗性基因导向的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cerulenin的生物合成

Cerulenin(1)是首个天然来源的脂肪酸合成酶(FAS)抑制剂,它由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大村智(Ōmura Satoshi)从真菌Cephalosporium caerulens(后被修正为Sarocladium oryzae)的发酵液中提取分离得到,具有显著的抗细菌、抗真菌和抗肿瘤活性。Cerulenin结构中含有一个亲水的顺式环氧基团和一个疏水的7E,10E-壬二烯基尾部;在质子溶液中,可以发生分子内5-exo-trig环化反应(图1)。2008年,Grininger课题组解析了cerulenin和酿酒酵母FAS α亚基的共晶结构,发现该分子的C-2/C-3环氧基团开环后与FAS α亚基酮脂酰合成酶结构域(KS domain)中第1305位的半胱氨酸巯基共价结合,从而抑制FAS活性(图1)。2024年,Burkart课题组通过同位素标记结合质谱和核磁实验,揭示了cerulenin与FAS半胱氨酸结合时发生了C-2/C-3逆醛醇键断裂(retro-aldol bond cleavage)和分子重排反应。此外,研究表明cerulenin可以减少小鼠进食量,增加其能量消耗,具有与瘦素leptin相似的减肥效果,因此被作为减肥药开发;但因其存在给药后体重急剧下降和厌食症等全身性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Cerulenin也是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同时它作为探针分子被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

图1. Cerulenin的化学结构及其通过与酿酒酵母FASα亚基结合发挥抗真菌活性示意图。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尽管cerulenin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被广泛研究,但cerulenin的生物合成从未被报道,仅有个别文献推测cerulenin源于脂肪酸合成途径。有意思的是,自cerulenin于上世纪60年代被发现以来,从未有结构类似物被报道,属于“孤儿分子”。近日,山东大学药学院尚卓课题组、西澳大学Yit Heng Chooi课题组和麦考瑞大学Andrew Piggott课题组合作在Angew. Chem. Int. Ed.杂志上首次报道了明星分子cerulenin的生物合成途径。


作者首先采用LCMS分析了S. attenuatum MST-FP2084和S. oryzae MST-FP2085的发酵提取物,确定这两株Sarocladium属真菌可以生产cerulenin (1)。从含有1% (w/v) XAD-16树脂的酪蛋白甘油培养基发酵液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1,并通过NMR鉴定了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为了研究1的生物合成,作者对这两株真菌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生物合成基因簇预测。分析化合物1的化学结构,作者推测其生物合成基因簇可能编码包含高度还原的I型聚酮合酶(HR-PKS)、酰胺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等基因。考虑到1可以与真菌FAS共价结合产生抗真菌活性,作者推测cerulenin的生产菌株可能进化出“自抗性基因”以抵消cerulenin对自身的毒性,“自抗性基因”为真菌FAS α亚基的同源基因。为了从16个预测的PKS基因簇中快速定位cerulenin基因簇,作者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两株真菌中寻找到了编码FAS的管家基因(包含FAS α亚基和β亚基),然后根据FAS α亚基的序列,从MST-FP2084的scaffold 176和MST-FP2085的scaffold 144上找到了编码FAS α亚基自抗性蛋白的“自抗性基因”,与管家基因的相似度为65%。更重要的是,两株菌的“FASα自抗性基因”上游都有一个包含11个基因的HR-PKS生物合成基因簇(命名为cer),推测其最有可能负责cerulenin的生物合成。接下来,作者对cer基因簇中的各个基因进行了功能注释,其中HR-PKS基因(cerA)编码多结构域的I型PKS,包括聚酮合酶(KS)、酰基转移酶(AT)、脱水酶(DH)、烯酰还原酶(ER)、酮还原酶(KR)和酰基载体蛋白(ACP)结构域。MST-FP2084和MST-FP2085菌株中cer基因簇具有99%的同源性(图2A)。随后,作者预测了位于cerAcerI之间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包括谷氨酰胺转移酶(CerD)、硫酯酶(CerB)、2个氧化还原酶(CerC和CerE)、FAD依赖的氧化酶(CerF)、2个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erP1和CerP2)、细胞色素b5(CerJ)、转运蛋白(CerG)以及一个功能未知蛋白(CerH)(图2A)。另外,HR-PKS基因下游还有一个基因orf13编码一个单加氧酶。

图2. cer基因簇的鉴定和验证(A:cer基因簇的基因注释;B:表达cer基因簇的Aspergillus nidulans LO8030发酵物的LC-MS分析)。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为了验证cer基因簇是否负责1的生物合成,作者在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 LO8030中重构了cer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将自抗性基因cerI与簇内其他基因共表达,在培养时添加XAD-16树脂以吸附并稳定化合物1。LCMS分析结果显示,组合cerABCDEFGHIJP1P2可生产化合物1,而加入基因orf13后并未检测到除1以外的新产物,表明cerABCDEFGHIJP1P2负责1的生物合成,且基因orf13不参与1的生物合成(图2B)。为了进一步阐明1的生物合成途径,作者构建了包含不同cer基因组合的过表达质粒,转入A. nidulans LO8030中进行异源表达。首先,从cerAB共表达菌株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鉴定了C8:3不饱和脂肪酸6、八元环聚酮7和具有6/4环结构的化合物 8-9,推测7-9是由C12:5(4)和C10:4(5)多不饱和脂肪酸通过自发电环化反应形成(图3B)。为了寻找cerAB共表达的真正产物,作者将XAD-16树脂加入到表达cerAB的构巢曲霉培养基中。作者从树脂的丙酮洗脱液中分离得到了主产物4,它和1都具有12个碳原子,同时也检测到了56(图3A),这表明电环化产物是自发形成的分流产物。尽管不稳定,作者仍然通过HRMS和NMR阐明了4的结构,结构中含有4个顺式双键和1个反式双键。

图3. 聚酮中间体45的异源表达和非酶转化。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为了阐明化合物4下游的生物合成途径,作者将cerAB和其他基因逐一共表达,发现只有共表达cerABD组合时可产生新的中间体多烯酰胺(10)(图3A),其绝对构型和4保持一致,这表明了基因cerD催化脂肪酸酰胺化。作者通过体外酶反应,进一步证明了无机铵离子和L-谷氨酰胺可作为CerD催化的酰胺化反应的氮供体(图5A)。接下来,cerABD与其他基因逐一共表达时没有检测到任何新的中间体生成。但有意思的是,共表达cerABDJP2cerABDJP1P2导致前体10消失,作者推测CerP2和CerJ可能催化下一步反应,但由于产物的不稳定性导致LCMS未能检测到任何产物。因此,作者改变了研究策略,通过从完整的cer基因簇中逐个删除基因来研究每个基因的功能(图4A)。对含有cerABCDEFJP1P2(∆cerGHI)和cerABCDEFGIJP1P2(∆cerH)基因组合的A. nidulans LO8030树脂提取物进行LC-MS分析,均检测到1的存在,表明转运蛋白CerG、自抗性蛋白CerI和假设蛋白CerH不直接参与1的生物合成。另外,作者在∆cerGHI发酵提取物中还分离得4个cerulenin类似物(11−14),通过HRMS和NMR鉴定了结构,推测是构巢曲霉宿主还原2双键后形成的分流产物(图4B)。∆cerD菌株累积了含有五元内酯结构的中间体1920,逆生物合成分析推测1920是化合物4经过CerP2J催化的Δ4环氧化和自发开环酯化产生(图4B)。为了确定CerP1或CerP2是否参与Δ4环氧化,作者对表达完整cer基因簇但缺少cerP1、cerP2、cerJ或其组合的构巢曲霉发酵提取物进行了LC-MS分析。结果表明,在ΔcerP2、ΔcerJ、ΔcerJP1、ΔcerJP2和ΔcerJP1P2菌株中积累了多烯酰胺10,而ΔcerP1菌株产生12,推测是由C-4/C-5环氧化物中间体产生的分流产物。∆cerEF菌株的主产物为中间体15,次要产物包括化合物16−18。作者推断1718是由C-4/C-5环氧酰胺(Ⅰ)中间体经过CerC催化的双键迁移和CerP1J催化的2,3环氧化反应得到的(图4B)。

图4. 不同cer基因组合在构巢曲霉中的异源表达,以及基于体内体外实验构建的cerulenin(1)生物合成途径。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接下来,作者推测CerF可能催化关键生物合成中间体15的4位羟基氧化为酮,CerE还原5双键,生成终产物1。由于FAD依赖的氧化酶CerF去除信号肽后失去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CerE可能为膜蛋白,于是作者将15与表达cerF的构巢曲霉细胞裂解液共孵育,通过LC-MS分析检测到化合物23的生成,证实了CerF具有氧化4位羟基为酮基的功能(图5)。然后,将15与共表达cerEF的构巢曲霉细胞裂解液反应,检测到终产物1的生成,证实了CerE作为一种烯酰还原酶,具有还原5双键的功能(图5)。通过构建多基因缺失组合,作者共分离鉴定了cerulenin生物合成中间体或者副产物18个,均为新化合物。

图5. 体外实验验证CerD、CerE和CerF的催化功能。图片来源:Angew. Chem. Int. Ed.


通过异源表达和体外实验,结合中间体和副产物的化学结构,作者提出了cerulenin(1)的生物合成途径:聚酮合酶CerA和硫酯酶CerB负责C12骨架的合成,形成具有2Z,4E,6Z,8Z,10Z构型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中间体4,随后经过酰胺转移酶CerD的催化生成多烯酰胺1010中的4双键被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erP2与细胞色素b5 CerJ共同催化生成中间体(Ⅰ)。随后在CerC的催化下环氧开环、6Z,8Z双键迁移并异构化、10Z双键异构化,形成具有2Z,5E,7E,10E结构的中间体(II)。接下来,另一个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CerP1环氧化中间体(II)的2双键,生成关键中间体1515中的4位羟基被FAD依赖的氧化酶CerF氧化成酮,再由CerE还原5双键,得到终产物cerulenin(1)。另外,作者也归纳了另外3条cerulenin生物合成过程中的旁路途径(shunt pathway)。


综上所述,作者利用自抗性基因导向的基因组挖掘、异源表达和XAD-16树脂吸附策略,发现并验证了两株Sarocladium真菌中负责cerulenin(1)生物合成的cer基因簇,并在构巢曲霉中实现了cerulenin合成途径的异源重构,首次揭示了cerulenin的生物合成途径。从具有EZ混合构型的C12聚酮前体开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酰胺化,环氧化,双键迁移,E/Z异构化和环氧开环等过程。通过体外反应,验证了氨基转移酶CerD、氧化酶CerF和还原酶CerE的功能。这是自60多年前发现FAS抑制剂以来,首次揭示cerulenin生物合成的分子基础,为cerulenin的工程化改造和放大生产提供了基础。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Self-Resistance Gene-Guided Discovery of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Biosynthesis of the Fatty Acid Synthase Inhibitor Cerulenin

Zhuo Shang*, Amr A Arishi, Changzheng Wu, Fangzheng Lao, Cameron L M Gilchrist, Stephen A Moggach, Ernest Lacey, Andrew M Piggott*, Yit-Heng Chooi*

Angew. Chem. Int. Ed., 2024, DOI: 10.1002/anie.202414941


尚卓教授简介


尚卓,山东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第一层次),2022年山东省海外优青获得者。2016年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先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洛克菲勒大学、南卡罗莱纳大学和西澳大学从事微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挖掘、生物合成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工作。2022年6月加入山东大学药学院,依托“天然药物和海洋药物化学生物学交叉创新团队”(团队PI:鞠建华教授,国家杰青)开展研究工作。尚卓课题组主要从事微生物活性天然产物的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合成生物学和高通量筛选等多种交叉学科手段,挖掘新颖的微生物天然药源分子、解析其生物合成机制和作用机理,推动抗感染和抗肿瘤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开发。迄今为止,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2篇,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5项。担任Natural Product Reports、Organic Letters等13个国际同行评议学术期刊审稿人。详情可见个人主页:https://www.pharm.sdu.edu.cn/info/1058/13700.htm 


因科研工作需要,尚卓课题组亟需招聘博士后和科研助理各一名,具体要求和待遇如下:


一、博士后招聘


【职位描述与要求】

1. 符合山东大学博士后招收的基本条件,博士毕业3年以内,有天然产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专业背景者优先。

2. 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同行评议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至少1篇。

3. 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和科研项目的申报。

4. 能保证在山东大学药学院连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不少于21个月。


【应聘方式】

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和代表性论文的pdf文件发送至 zshang@sd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博士后-姓名”。应聘材料将予以严格保密,经初步审核通过者,课题组将尽快安排面试。其中特别资助类博士后申请以学校的申报要求为准。


二、科研助理招聘


【职位描述与要求】

1. 应聘者应具有硕士学位或即将获得硕士学位,从事天然产物化学、微生物分子遗传学或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会使用R或Python语言进行数据处理的应聘者优先考虑。

2. 能够在课题组长的指导下完成既定的科研工作,并定期向课题组长汇报工作进展。

3. 工作严谨,有责任心,有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科研素养。

4. 能熟练使用Word和PowerPoint等办公软件,有较好的科研写作能力和英文文献阅读能力。


【应聘方式】

申请人请将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学习、工作和研究经历)及其他可以证明本人能力和学术水平的相关材料pdf文件发送至 zshang@sdu.edu.cn,邮件标题注明“应聘-科研助理-姓名”。应聘材料将予以严格保密,经初步审核通过者,课题组将尽快安排面试。


阅读详情,请使用下方二维码及链接

https://www.x-mol.com/news/902532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上海交大
华南理工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加州大学
宁波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