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Kendomycin B中全碳环ansa结构的形成机制解析

Kendomycin B中全碳环ansa结构的形成机制解析

Kendomycins是一类非典型安莎霉素类化合物,相较于传统安莎霉素的大环内酰胺结构,其具有独特的全碳环安莎(ansa)结构(图1)。不仅如此,其还具有多样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和预防骨质疏松等。故kendomycins一度是天然产物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山东大学药学院的鞠建华团队在J. Am. Chem. Soc.杂志上报导了kendomycin B结构中十八元大碳环ansa结构的形成机制,进一步解析了该非典型安莎霉素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过程。

图1. 典型(A)和非典型(B)安莎霉素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及其代表性化合物。


Kendomycin B分离自一株深海稀有放线菌Verrucosispora sp. SCSIO 07399,其具有十八元全碳环ansa骨架,包括一个甲基醌发色团偶联一个高度取代的吡喃环结构。经基因簇比对和异源表达等确定其由一条I型/III型杂合聚酮合酶(PKS,polyketide synthase)基因簇kmy合成。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锁定3个氧化还原酶可能参与全碳环ansa骨架的形成,故研究者们进行了基因敲除/回补验证,发现分别失活Kmy5和Kmy9时,均仅降低了终产物的产量;而失活FAD依赖的单加氧酶Kmy13后,终产物kendomycin B-D(1, 1a, 1b)完全消失,且积累了一些中间体(图2)。

图2. 基因敲除突变株的发酵产物检测结果。


通过ΔKmy13突变株的放大发酵和产物分离鉴定,获得了三个β-酮酯中间体kendolactones A-C(2-4)及其开环脱羧产物kendoketone(5)。进一步的体外酶学实验,不仅验证了FAD依赖的单加氧酶Kmy13的催化功能,其全权负责全碳环ansa结构的形成,还鉴定了kendolactone A为Kmy13的天然底物,即真正的生物合成中间体。由此推测了kendomycin B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图3)。

图3. Kendomycin B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


从中间体kendolactone A(2)转变成终产物kendomycin B(1)的过程中涉及复杂的多步反应,但其仅由Kmy13单个酶完成,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其催化机制,故对Kmy13进行了结构模拟、分子对接以及关键氨基酸残基的突变实验。确定R36、N40、R100、Y153和H175为催化相关残基,其中,R36和N40参与约束间苯二酚结构,R100提供催化碱性基团(图4)。同时,认为初始的邻位羟基化对后续一系列反应的发生至形成全碳环ansa结构至关重要。

图4. Kmy13的蛋白结构模拟、分子对接和点突变等研究结果。


综上,该研究揭示了非典型安莎霉素类化合物kendomycin B中全碳环ansa骨架的形成机制,其仅由一个FAD依赖的单加氧酶Kmy13全权负责。同时,确证了kendolactone A为真正的生物合成中间体,从而推测了kendomycin B完整的生物合成途径。该研究也为探索其它kendomycin-类型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提供了参考。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Flavin-Dependent Monooxygenase Kmy13 Mediates Formation of the Carbocyclic ansa System during Kendomycin B Biosynthesis

Jiang Chen, Hongjie Zhu, Ming Peng, Shanwen Zhang, Qinglian Li, Yu-Cheng Gu, Jianhua Ju*

J. Am. Chem. Soc.2024, DOI: 10.1021/jacs.4c08774


鞠建华 教授

鞠建华,1972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活性天然产物的发现、生物合成和创新药物研发工作,发现了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活性天然产物2000余个,开发了基于代谢阻断的基因组挖掘技术,阐明了30余种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揭示了26种新颖生物合成酶的催化功能,获得5个自主产权的抗结核杆菌/耐药菌感染、抗胶质瘤和抗白血病候选药物。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入选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第五届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第七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广东省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中国药学会海洋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海洋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学术刊物J. Nat. Prod.,Mar. Drugs顾问编委、Pharmaceutical Science Advances执行主编。在Nat. Chem. Biol., PNAS,Nature Commun., JACS,ACIE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30篇,获授权专利30余项。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80525 


研究领域


(1)特殊环境(海洋、沙漠、植物内生等)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发现(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 discovery)。利用化学生态学原理和多种发酵培养技术,从特镜微生物(放线菌、真菌等)中筛选、分离和鉴定结构新颖、活性显著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微生物产生的活性物质在特定生境的化学防御机理,发现生理活性显著药效活性物质,为开发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提供先导化合物。


(2)微生物源复杂活性天然产物的代谢工程、组合生物合成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发(Metabolic engineering, combinatorial biosynthesis, and synthetic biology of complex bioactive natural products)。包括: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重要活性化合物产生菌全基因组的序列测定及其功能基因研究;新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发现及其调控机制;基因阻断、置换、重组或异源表达构建工程菌,产生“非天然”的天然产物或提高目标天然产物的产量;利用基因克隆、蛋白表达、纯化手段,对酶促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进行表征,发掘新型酶促反应催化剂;重要活性天然产物的体外全生物合成(in vitrototal biosynthesis),体外构建重要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用生物酶快速合成天然产物衍生物库。


(3)抗感染、抗肿瘤等药物的成药性评价和药物研发(Anti-infective and anti-tumor drug development)。对通过发现和生物合成技术改造获得的化合物进行构效关系研究,筛选出结构新颖、活性显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化合物进行体内药效、毒理和药代等临床前研究,开发抗感染、抗肿瘤等药物。


代表性论文(5篇)

1. Ji, X.; Tu, J., Song, Y.; Zhang, C.; Wang, L.; Li, Q.;* Ju, J.* A luciferase-like monooxygenase and flavin reductase pairAbmE2/AbmZ catalyzes Baeyer–Villiger oxidation in neoabyssomicin biosynthesis. ACS Catal., 202010, 2591-2595.

2. Gui,C.; Chen,J.; Xie, Q.; Mo,X.; Zhang,S.; Zhang, H.; Ma,J.; Li, Q.; Gu,Y-C.; Ju, J.*CytA, a reductase in the cytorhodin biosynthesis pathway, inactivates anthracycline drugs inStreptomyces. Commun. Biol.2019, 2:454.

3. Zhu, Q.; Chen, Q.; Song, Y.; Huang, H.; Li, J.; Ma, J.; Li, Q.; Ju, J.* Deciphering the sugar biosynthetic pathway and tailoring steps of nucleoside antibiotic A201A unveils a GDP-L-galactose mutase.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7114, 4948-4953.

4. Ma, J.;*Huang, H.; Xie, Y.; Liu, Z.; Zhao, J.; Zhang, C.; Jia, Y.; Zhang, Y.; Zhang,H.; Zhang,T.; Ju, J.*Biosynthesis of ilamycins featuring unusual building blocks and engineered production of enhanced anti-tuberculosis agents. Nat. Commun20178(1), 391.

5. Li, Q.;Qin, X.; Liu, J.;Gui, C.;Wang, B.;Li, J.;Ju, J.* Deciphering the Biosynthetic Origin of L-allo-Isoleucine. J. Am. Chem. Soc.2016138, 408–415.


主持在研项目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要深海药源天然产物合成生物学产生体系构建(2019YFC0312500),2020.01-2021.12,主持、结题;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海洋真核-原核共生体系化学防御功能天然产物的产生及其机制(22037006);2021.01-2025.12,主持、在研。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海洋微生物源天然小分子探针的发现、优化及其化学生物学功能(U2106207),2022.01.01-2025.12.31,主持、在研。

联系方式:jju@sdu.edu.cn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浙大
日本
北大
岭南大学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北京大学
南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