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Angew:手性有机分子螺旋超结构圆偏振激光

Angew:手性有机分子螺旋超结构圆偏振激光

圆偏振激光兼具高的发光强度和大的不对称因子,在对映选择性催化、手性传感和自旋电子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手性超分子聚集体能够增强手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具有探索大不对称因子圆偏振激光的潜力。然而,目前唯一成功用于圆偏振激光的手性超分子聚集体是通过非手性分子的自分类获得的。手性自分类需要严格的多价分子间相互作用,并且在圆偏振激光发射中存在手性随机的问题,严重制约有机圆偏振激光器件的发展。原则上,手性分子或官能团可以驱动有机分子组装成确定性手性超分子结构。因此,手性增益分子的合理设计对于实现高性能本征圆偏振激光至关重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赵永生研究员、董海云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师范大学杨清正教授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手性分子策略可控合成手性超分子组装体,在有机微晶中结合了优异的光学增益、微腔效应和手性光学活性,进而实现了具有高不对称因子的本征圆偏振激光发射。


作者通过整合具有稳定轴手性构象的联二萘衍生物和优异增益性能的二羰基氟硼共轭基团合成了一对手性对映体(R/S-Na)(图1)。R-Na和S-Na分子在晶体中自组装成镜像对称的右手和左手21超分子螺旋,大的螺旋超结构可以有效增强手性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为实现手性确定的高性能圆偏振激光发射提供了可能。

图1. 手性分子驱动手性超分子组装


通过液相分子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高质量的R-Na和S-Na微晶,自然形成Fabry–Pérot(F-P)微腔,能够为激光振荡提供光学反馈(图2)。此外,沿着 [010] 晶向的21螺旋有望赋予R-Na和S-Na微晶手性光学活性,从而实现圆偏振激光发射。

图2. 自组装手性超分子微晶


手性微晶高效的辐射跃迁确保了手性微晶可以作为增益介质,为激光振荡提供光学增益(表1)。得益于大螺旋超结构中增强的手性光与物质相互作用,R-Na和S-Na微晶展现出优异的手性光学活性(图3)。


表1. R-Na和S-Na微晶的光物理参数

图3. R-Na和S-Na微晶的手性光学活性


最终,R-Na和S-Na手性有机微晶结合了优异的腔效应、光学增益和手性光学活性,实现了相反手性的圆偏振激光发射(图4)。得益于螺旋超分子结构优异的手性光学活性,圆偏振激光的不对称因子高达~ 1.0。

图4. R-Na和S-Na微晶的圆偏振激光发射


总的来说,该工作建立了一种手性分子驱动手性超分子组装进而实现了本征圆偏振激光发射的策略,对于面向高性能圆偏振激光器件的手性有机分子材料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任诗哲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正扉博士,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院化学所董海云研究员和赵永生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杨清正教授。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Circularly Polarized Lasing from Helical Superstructures of Chiral Organic Molecules

Shizhe Ren, Zheng-Fei Liu, Penghao Li, Haidi Liu, Miaosen Lu, Kang Wang, Jiannian Yao, Haiyun Dong, Qing-Zheng Yang, Yong Sheng Zhao

Angew. Chem. Int. Ed., 2024, DOI: 10.1002/anie.202415092


研究团队简介


赵永生,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科学探索奖、何梁何利奖、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奖、Asian and Oceanian Photochemistry Association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RSC ChemComm Emerging Investigator Lectureship等。长期从事有机光子学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研究,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CCS Chemistry, SCIENCE CHINA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260余篇,引用16000余次。申请/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40余项。


董海云,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有机光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在Chem. Soc. Rev.,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杨清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先后获亚洲及大洋洲光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英国皇家学会的牛顿高级学者基金、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青年奖等。主要从事超分子光化学研究。在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 CCS Chemistry. 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


更多内容可以参考课题组主页:

赵永生

http://yszhao.iccas.ac.cn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48550 

董海云

http://donghaiyun.iccas.ac.cn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70224 

杨清正

https://www.x-mol.com/groups/qingzheng_yang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上海交大
华南理工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加州大学
宁波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