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复旦大学陈茂团队Angew:机器学习启发的“电荷转移络合物”新解

复旦大学陈茂团队Angew:机器学习启发的“电荷转移络合物”新解

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或分散度(MWD)对材料加工性能、机械性能、凝聚态结构等方面有显著影响。调节分子量分布可通过聚合物共混或优化聚合工艺实现。自由基聚合是制备高分子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在全球聚合物年产量中贡献了约45%,但该类传统合成方法从聚合机理上难以实现窄分子量分布(MWD<1.5),导致以此为基础的工艺技术只能利用宽分布聚合物进行后续操作。近年来,美国Cornell大学、瑞士ETH、澳大利亚UNSW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利用“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对分子量分布的定制调控展开了系列报道,但对于工业应用更广的传统自由基聚合而言,仍有很大挑战。

图1. 利用“电荷转移络合物”效应调控传统自由基交替共聚的分子量分布


近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茂课题组(PolyMao)将蒙特卡洛动力学模拟与机器学习贝叶斯优化相结合,绘制了传统自由基共聚反应的分子量分布谱图,意外发现交替共聚反应具有产生低分散共聚物的显著趋势(MWD < 1.5)。该发现与传统聚合的实验结果出现了矛盾,如苯乙烯与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MWD > 2.0。长期以来,传统自由基交替共聚的机理分为两类,围绕是否由“电荷转移络合物(CTC)”作为加成单元、参与链增长展开了多年争论,绝大多数学者认为CTC占据了主导机制。陈茂团队的机器学习方案主动避免了CTC干预,发现了不同寻常的MWD趋势,揭示了在传统交替共聚中有望通过影响CTC调控MWD,首次提出了“低CTC”获得窄MWD、“高CTC”获得宽MWD的假设。以此为基础,研究团队合成了超过30种不同化学结构的交替共聚物(MWD < 1.4),实现了二元、三元、四元交替共聚反应,制备了十克级的共聚产物。

图2. 机器学习自由基交替共聚,并经过降维处理后的模拟结果示意图


综上,该工作揭示了传统自由基交替共聚中影响分子量分布的新规律,为调控MWD提供了新途径,本文建立的机器学习-蒙特卡洛模拟框架有望为不同聚合反应研究提供新思路。该工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谷宇博士为文章第一作者,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陈茂教授为通讯作者。作者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力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Low-Dispersity Polymers via Free Radical Alternating Copolymerization: Effects of Charge-Transfer-Complexes

Yu Gu, Zexi Zhang, Tianyi Gao, Rafael Gómez-Bombarelli, Mao Chen

Angew. Chem. Int. Ed., 2024, DOI: 10.1002/anie.202409744


更多课题组介绍请点击:

http://www.polymaolab.cn 


导师介绍

陈茂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47834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南科大
上海交大
多伦多
新加坡
上海师范
清华大学
福州大学
兰州化物所
南京大学
厦门大学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