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版权为 吴飞翔课题组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背景介绍 锂硫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2600 Wh kg-1)和高理论比容量(1675 mAh g-1),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储能系统之一。然而,多硫化物(LiPSs)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的扩散会带来难以解决的穿梭效应问题,导致硫利用率低、锂金属负极发生腐蚀,这是电池容量快速衰减最主要的原因。近年来,人们开发并优化了不同结构和功能的催化剂材料用于锂硫电池中,以增强多硫化物吸附能力,抑制穿梭效应。然而,根据Sabatier原理,催化剂上的吸附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吸附太弱无法阻止LiPSs 扩散到锂金属负极,导致容量快速衰减,尤其是在硫含量较高的情况下。吸附太强会抑制绝缘产物Li2S2/Li2S的解吸,从而导致催化活性位点的覆盖和催化剂失活。已有报道证实催化活性与LiPSs 吸附之间呈火山状关系,LiPSs吸附能力与催化转化反应速率之间存在着平衡。 成果简介 本工作制备了一种新型Ni、Co双掺杂MoOx(简称为 NiCo-MoOx)纳米团簇催化剂,该催化剂由均匀分散在多层还原氧化石墨烯上的Anderson型多金属盐酸盐前驱体衍生而来。所制备的NiCo-MoOx/rGO催化剂材料中存在着掺杂Ni和掺杂Co的MoOx纳米团簇,形成了吸附和催化双位点,可以打破多硫化物吸附和催化之间的平衡。当NiCo-MoOx/rGO催化剂用于锂硫电池聚丙烯隔膜(PP)改性时,可降低硫氧化还原反应的活化能垒。使用NiCo-MoOx/rGO@PP改性隔膜的锂硫电池实现了长期循环稳定性(在1C条件下循环600次后显示出700 mAh g-1的可逆容量,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率为 0.064%)、高倍率性能(在4C条件下循环200次后的比容量超过642 mAh g-1)和高硫载量性能(当硫含量为4.0 mg cm-2、E/S比为6.0 μL mg-1时,0.2C下循环200次后的比容量为830 mAh g-1,平均每次循环的容量衰减为0.049%),更重要的是,该电池在宽工作温度下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在-20 °C、0 °C和60 °C条件下循环100次后,可逆比容量分别为518、715和915 mAh g-1。 图文导读 图 1. (a) X-MoOx/rGO(X = Ni、Co或NiCo)的合成过程示意图;NiCo-MoOx/rGO的(b) SEM 图,((c)、(d))TEM图,(e)HRTEM图,(f)SAED图,(g) STEM图像和相应的EDS图谱;(h)-(j) NiCo-MoOx/rGO@PP改性隔膜的截面SEM图像和光学照片(插图);(k) NiCo-MoOx/rGO@PP 改性隔膜的弯曲折叠测试。 图 2. (a) Li2S6、rGO-Li2S6和NiCo-MoOx/rGO-Li2S6的UV-vis曲线和光学照片(插图);(b) 使用NiCo-MoOx/rGO@PP隔膜的锂硫电池的GITT曲线;使用PP、rGO@PP 和 NiCo-MoOx/rGO@PP隔膜的Li2S6对称电池(c)在5 mV s-1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和(d) EIS 曲线;(e) 使用NiCo-MoOx/rGO@PP的全电池在0.1~0.5 mV s-1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f) CV氧化还原峰斜率与扫描速率平方根的关系图;(g)0.2 mV s-1扫描速率下的CV曲线;(h)、(i) 使用rGO@PP 和 NiCo-MoOx/rGO@PP隔膜的锂硫电池的Tafel斜率。 图 3.((a)-(c))不同电极上的Li2S沉积曲线;NiCo-MoOx/rGO@PP和rGO@PP隔膜在吸附Li2S6后的(d)S 2p以及NiCo-MoOx/rGO@PP隔膜在吸附Li2S6前后的Ni 2p2/3 (e)、Co 2p2/3 (f)、Mo 3d (g)、O 1s (h) 和 N 1s (i) 的高分辨率 XPS 光谱。 图 4.(a)使用五种不同隔膜的电池在2 C下的充放电曲线;使用NiCo-MoOx/rGO@PP 隔膜的电池(b)在不同倍率下的充放电曲线和(c)倍率性能;((d),(e))使用不同隔膜的电池在1 C、硫载量为2.0 mg cm-2时的循环性能;使用NiCo-MoOx/rGO@PP隔膜的电池(f)在2、3和4 C下的循环性能和(g)在0.2C、硫载量为 4.0 mg cm-2时的循环性能。 图 5.使用NiCo-MoOx/rGO@PP隔膜的电池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电流密度(−20 ℃ (0.5 C)、0 ℃ (1 C) 和 60 ℃ (0.5 C))下的((a)、(d)、(g))充放电曲线和((b)、(e)、(h))循环性能;((c)、(f)、(i)) 使用 NiCo-MoOx/rGO@PP隔膜的电池在−20、0 和 60 ℃下的倍率性能。 作者简介 吴飞翔: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升华学者(青年拔尖岗),冶金+前沿科学中心副主任,增值冶金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2019年初入选),德国洪堡学者,湖南省杰青,湖南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材料领域顶尖期刊Materials Today副主编,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入选者(2023年),2022 Energy and Fuels Rising Stars,小米青年学者。中南大学冶金工程学士,中南大学和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联合培养博士。佐治亚理工学院Gleb Yushin教授组博士后研究员,德国马普固体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 Joachim Maier教授和中科大余彦教授组研究员。长期开展材料化冶金、新型二次电池关键材料设计与材料界面科学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2),Advanced Materials(7),AngewandteChemie Nano Letters,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2)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七十篇(2019-2024),申请发明专利21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和德国发明专利1项),主持国家和省级研发课题、基金项目共计十余项。 (https://faculty.csu.edu.cn/wufeixiang) 陈亚:中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储能材料、电池电化学及湿法冶金方面的研究,涉及可充电电池(锂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及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开发、镍钴锰资源的增值冶金及回收利用、锂资源的高效清洁利用、金属电化学提取与节能技术。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他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在Journal of Power Sources、Electrochimica Acta、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https://faculty.csu.edu.cn/chenya) 陈杰双阳(第一作者,共一),工学硕士,2024年6月毕业于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冶金工程专业(吴飞翔教授、陈亚副教授联合培养),2024年9月于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导师吴飞翔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锂硫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实用化。 文章信息 Chen J, Lei J, Zhou J, et al. Polysulfides adsorption and catalysis dual-sites on metal-doped molybdenum oxide nanoclusters for Li-S batteries with wide operating temperature. Nano Research, 2024, https://doi.org/10.1007/s12274-024-6879-8.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