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EcoMat,欢迎浏览!
研究背景
锂离子电池(LIBs)已在市场中广泛应用,石墨是传统LIBs中典型的负极材料,具有成本低、结构稳定、倍率性能优异等优势,但石墨理论容量低(LiC6 = 372 mAh g⁻¹),限制了LIBs高能量密度的实现。氧化亚硅(SiOx;0 < x ≤ 2)具有稳定的结构和高比容量(约800 mAh g⁻¹),用作LIBs负极时表现出高初始库仑效率(ICE)和优异的的循环性能,是一种有前景的LIBs负极候选材料。但在锂化/去锂化过程中,SiOx会发生大的体积变化,从而降低其循环寿命;且由于SiOx固有的低电导率,导致其难以实现高倍率性能。因此,将SiOx与碳材料复合,制备获得SiOx/C复合负极,可以缓解SiOx的体积变化并提高电极材料电导率。近期,以稻壳(RH)为原料制备电极材料引起了广泛关注。全球稻谷种植产生了大量的稻壳(RH),RH由木质素(20%)、全纤维素(55%)、二氧化硅(20%)和矿物质(5%)组成。RH的碳化可以产生同时含有Si-O和C的源材料,有助于制备SiOx/C复合材料。但目前以RH为原材料制备SiOx/C在环境污染以及制备方法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开发环保、简单、高效且经济的电极材料制备方法。
成果简介
首尔大学Yuanzhe Piao团队在EcoMat发表研究论文,作者采用NaCl亚微米晶辅助合成方法,以稻壳为原料制备SiOx/C电极材料。这种制备方法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和危害、简化制备过程,并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合成过程中,NaCl可以诱导催化石墨化、碳活化和非晶态硅的形成。此外,NaCl只被部分消耗,后续可以重结晶和无限重复使用。本工作以稻壳为原料制备得到的SiOx/C在用作LIBs负极时,在0.05 A∙g⁻¹电流密度下表现出高达422.05/915.93 mAh∙g⁻¹的初始充放电容量以及稳定的循环性能。
图文详情
示意图1 (A) 稻壳作为锂离子电池可持续的负极材料来源。(B) 亚微米NaCl晶粉辅助球磨稻壳(MRH)制备SiOx/C复合材料(S-MRH)。
图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A) 原始稻壳,(B) 球磨稻壳(MRH),(C) B-MRH_1st C,(D) B-MRH_2nd C,(E) S-MRH_1st C,和(F) S-MRH_2nd C。
图2 (A) BET氮吸附-脱附曲线。(B) B-MRH_1st C、B-MRH_2nd C、S-MRH_1st C 和 S-MRH_2nd C 样品的BJH孔径分布。
图3 (A-D) B-MRH_1st C、B-MRH_2nd C、S-MRH_1st C 和 S-MRH_2nd C 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E) B-MRH_1st C、B-MRH_2nd C、S-MRH_1st C 和 S-MRH_2nd C 的拉曼光谱。
图4 (A, B)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C) 选区电子衍射(SEAD),以及(D) B-MRH_2nd C 的能谱分析(EDS)。(E, F)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图像,(G) 选区电子衍射(SEAD),以及(H) S-MRH_2nd C 的能谱分析(EDS)。
图5 (A, B) B-MRH_2nd C 和 S-MRH_2nd C 的宽范围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图谱。(C, D) B-MRH_2nd C 和 S-MRH_2nd C 的Si 2p能谱。(E, F) B-MRH_2nd C 和 S-MRH_2nd C 的C 1s能谱。
示意图2 亚微米NaCl晶粉在合成SiOx/C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图6 (A) B-MRH 和 S-MRH 的初始循环伏安(CV)扫描曲线(扫描速率0.05 mV∙s⁻¹),(B) B-MRH 和 S-MRH 在0.05 mV∙s⁻¹下10个循环的CV曲线。(C) B-MRH 和 S-MRH 在0.05–2.0 mV∙s⁻¹下的CV曲线。(D) 阳极峰电流(Ip)与不同扫描速率的平方根的关系图。(E) B-MRH 和 S-MRH 电极在0.05–1.5 A∙g⁻¹下的倍率性能。(F) B-MRH 和 S-MRH 在0.05 A∙g⁻¹下第一和第二周期的恒流充放电曲线。(G) S-MRH 电极在0.05–1.5 A∙g⁻¹的恒流充放电曲线。(H) B-MRH 和 S-MRH 电极在0.5 A∙g⁻¹下的循环性能。
图7 (A) 循环前 (B) 100圈循环后对称电池的电化学阻抗谱(EIS)以及(c)等效电路图。(D) B-MRH 和 (E) S-MRH 电极初始状态的SEM图。(F) B-MRH 电极经过100个循环后的SEM图,及其(G) 横截面SEM图 。(H) S-MRH 电极经过100个循环后的SEM图像,及其(I) 横截面SEM图。
《生态材料(英文)》(EcoMat)是由香港理工大学与Wiley共同出版的开放获取旗舰期刊,聚焦绿色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先进功能材料,旨在成为国际高质量的跨学科科学研究交流平台。期刊2022年度影响因子为14.6,JCI指数1.28,5年影响因子14.7,2022年度CiteScore为15,篇均来源期刊标准影响指标为1.647。在材料科学各领域位列前茅,其中科院分区为材料科学2区、材料科学综合3区、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3区、物理化学2区。先后收录于DOAJ、SCIE、 ESCI等数据库。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