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览 | Precision Chemistry 2024年第四期 · 正当其时
作者:X-MOL
2024-05-09
Precision Chemistry (《精准化学》) 创刊一周年,正当其时!
Precision Chemistry (《精准化学》) 2024年第四期已上线,本期内容包括,主编杨金龙院士和执行编辑贾娟娟博士特别撰写的Editorial文章回顾了期刊首年进展并展示了第二年规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敏锐教授团队有关铜基催化二氧化碳电还原中积碳行为、美国莱斯大学Haotian Wang教授团队有关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于强酸条件电合成过氧化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imothy P. Bender教授团队有关硼亚酞菁-亚萘酞菁杂化物精准合成、福州大学李远明教授和日本名古屋大学Kenichiro Itami教授团队有关侧链型二茂铁大环化合物的精彩文章,欢迎阅读。
Celebrating One Year of Precision Chemistry
庆祝Precision Chemistry创刊一周年
Juanjuan Jia* and Jinlong Yang*
Investigation and Mitigation of Carbon Deposition over Copper Catalyst during Electrochemical CO₂ Reduction
二氧化碳电还原过程中铜表面积碳行为研究
铜基催化剂作为最常见的高效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₂RR)电催化剂,其在高电流密度下的长期稳定性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高敏锐教授团队对CO₂RR过程中Cu电极表面发生的碳沉积进行了直接可视化研究,发现碳沉积主要产生于CH₄生成途径中。碳沉积导致了催化表面中毒失活。作者进一步阐明了各种催化剂的特征对碳沉积速率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为Cu催化剂的动态失活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Jing-Wen DuanMu, Zhi-Zheng Wu, Fei-Yue Gao, Peng-Peng Yang, Zhuang-Zhuang Niu, Yu-Cai Zhang, Li-Ping Chi, and Min-Rui Gao*
Hydrogen Peroxide Electrosynthesis in a Strong Acidic Environment Using Cationic Surfactants
使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强酸环境下电合成过氧化氢
双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可用于绿色制备过氧化氢(H₂O₂),但反应在非贵金属催化下酸性电解质中的选择性较低。美国莱斯大学Haotian Wang教授团队展示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分子的胶束化以提高强酸性电解质中炭黑催化剂H₂O₂选择性的策略。与纯酸性溶液相比,当酸中添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分子时,H₂O₂法拉第效率提高了8倍。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研究表明胶束的形成可以促进O₂气体传输,并且其疏水尾部可以在施加的负压下取代局部质子,有助于提高强酸中H₂O₂的选择性。
Zachary Adler, Xiao Zhang, Guangxia Feng, Yaping Shi, Peng Zhu, Yang Xia, Xiaonan Shan*, and Haotian Wang*
Copper-Catalyzed Hydrogen Production through the 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of Methanol and Diamine
铜催化甲醇和二胺脱氢偶联制氢
发展易制备、稳定、可循环且来源丰富的多相催化剂对于制氢至关重要。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通过多相催化开发了一种储氢系统,利用甲醇和N,N'-二甲基乙二胺的脱氢偶联高效生产高纯度H₂。在此过程中,Cu/ZnO/Al₂O₃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产氢活性,综合表征确定Cu⁺是主要活性位点。这种旨在减少甲醇重整生产H₂过程中碳排放的方法对于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重大前景。
Danyang Cheng, Shixiang Yu, Meng Wang*, and Ding Ma*
Bulking Up the Bay-Position Substituents Enables Enhanced Selectivity of Cₛ-Symmetric Boron Subphthalocyanine–Subnaphthalocyanine Hybrids
增加湾位取代基可提高Cₛ对称硼亚酞菁-亚萘酞菁杂化物的选择性
具有π扩展拓扑和独特性能的亚卟啉杂化物的精准合成在功能大环化合物的设计中十分重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Timothy P. Bender教授团队通过开发一种空间驱动的混合环三聚反应实现了硼亚酞菁-亚萘酞菁杂化物Bsub(Pc₃₋ₚ-Ncₚ)s的精准合成,提高了对目标Cₛ对称杂化物的选择性,并完全抑制了大环副产物。此过程使用带有大量苯基取代基的前体能够合成具有卤素(Rₚ=Cl或F)的湾位苯基化Ph₂ -(Rₚ)₈Bsub(Pc₂-Nc₁)杂化物。反应收率明显高于传统的混合环三聚反应。此外,将未稠合的苯基和卤素原子纳入杂化框架中可实现光学、结构、电子和电化学性能的微调。
Nina F. Farac, Alan J. Lough, and Timothy P. Bender*
Side-Chain Type Ferrocene Macrocycles
侧链型二茂铁大环化合物
二茂铁基大环化合物在分子电子学、氧化还原超分子体系等领域备受关注。日本名古屋大学Kenichiro Itami教授和福州大学李远明教授团队介绍了一类具有径向共轭体系的侧链型二茂铁大环化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了这些二茂铁环的立体构型。由于二茂铁与环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固态下二茂铁环表现出独特的人字形堆积模式。此外,大环A2B单晶表现出二阶非线性光学响应。这项工作在有机金属化学、分子电子学和主客体化学领域具有进一步探索的巨大潜力。
Bin Lan, Jindong Xu, Lingyun Zhu, Xinyu Chen, Hideya Kono, Peihan Wang, Xin Zuo, Jianfeng Yan, Akiko Yagi, Yongshen Zheng, Songhua Chen*, Yaofeng Yuan*, Kenichiro Itami*, and Yuanming Li*
Precision Chemistry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杨金龙教授担任创刊主编,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段镶锋教授担任创刊执行主编,以及日本名古屋大学Kenichiro Itami教授担任创刊副主编。编委团队包括来自中国、美国、瑞士、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42位顶尖学者。
杨金龙 院士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Precision Chemistry 创刊主编
段镶锋 教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Precision Chemistry 创刊执行主编
Kenichiro Itami 教授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
Precision Chemistry 创刊副主编
Precision Chemistry 将发表化学及交叉领域中以精准化为导向的高水平的具有重要意义和吸引广泛兴趣的原创研究,包括但不限于计算、设计、合成、表征、应用等方面的前沿性研究成果,将秉承尊重科学、兼容并包的态度,为全球科研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服务于广大的化学和科学界。期刊将发表原创论文、快报、综述、展望、以及多样化的短篇社评。
2025年12月31日前投稿的文章免收文章出版费(APC)
Precision Chemistry 入选2023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
所有的稿件都将经过严格的、公平的、高效的同行评审,我们致力于以期刊的文章质量赢得读者的信任。如有任何疑问,请发送电子邮件至 eic@pc.acs.org。
Copyright © 2024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