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的陈志坚教授课题组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王浩研究员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两种化学结构相类似但发光颜色不同的两亲性氟硼二吡咯(BODIPY)荧光分子,并利用两种分子通过共组装在水体系中成功构筑了纳米囊泡结构。当形成纳米聚集体之后,两种分子的荧光完全淬灭。但是当纳米囊泡被细胞吞噬后发生解组装,同时两种染料分子的绿色和红色的荧光信号被恢复。通过该机制,这类新型共组装纳米聚集体可以用于双色活细胞成像。
传统的单一波段探针进行细胞成像,由于信号的强度依赖于激发光的强度、探针浓度等诸多因素,很难在活细胞水平进行定量。而上述新型双色荧光纳米探针,可以通过比率型自矫正系统,实现原位、实时、定量活细胞成像。研究者期望通过对该纳米囊泡结构的进一步修饰实现细胞内的药物递送和精准的实时细胞荧光成像。
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Chemical Communications》上。
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5/cc/c5cc04757a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