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那些“风口”上的明星减肥药

那些“风口”上的明星减肥药

一个产品太过于畅销以至于商家不得不下架广告以免供不应求?当今商业化的世界还这样的奇事?别说,还真有。这款神奇的产品是一款明星减肥处方药Wegovy(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注:在美国处方药也可做广告)。Wegovy的爆红,可能也与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的“网络带货”有些关系,据称马斯克2022年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在一个月内减重十多公斤的秘诀之一就是这款处方药。

网传马斯克减重前后的对比照。


Wegovy的减肥疗效的确引入瞩目。在一项研究中,这款药物在一年多的时间可让肥胖受试者减重16%,这一效果几乎是以往同类药的两倍[1] Wegovy这种处方药需与医生批准的运动、生活方式改变和低卡路里饮食计划一起使用,以帮助肥胖患者(BMI ≥ 30)或者超重(BMI ≥ 27)且具有其他超重相关疾病的患者减肥。


考虑到当前多个国家肥胖率的居高不下,肥胖及超重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和社会心理压力,巨大的减肥需求已经让Wegovy这类减肥药物站在了市场的风口上。Wegovy大买特买,已经让其制造商丹麦诺和诺德成为欧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


但是,我们真的认识、了解这些明星减肥药吗?它们安全吗?BMI正常的普通人群能不能使用?最近,科学记者McKenzie Prillaman在Nature 杂志的新闻特写(News Feature)栏目发表评论,通过4个问题,讨论了目前科学界对这些减肥药的认知[2]

图片来源:Karol Banach / Nature


问题1:这些药物如何起作用?


这些药物似乎会降低使用者的食欲,但确切机制还在研究中。司美格鲁肽是一类长效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这种肽类激素具有激动GLP-1受体的作用,能够响应食物并刺激胰腺制造胰岛素。司美格鲁肽原被用于与适当的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一起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然而,研究人员在临床实验中发现药物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副作用”——让人食欲下降。GLP-1的受体存在于脑部,与食欲调节相关。由于GLP-1类似物在人体内存在的时间长于天然GLP-1,因此会持续激活GLP-1受体,诱导使用者产生饱足感,减缓胃部排空,并降低了吃东西带来的满足感。


另一类激素,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也是减肥药研究的热点。有趣的是,以往研究人员认为关闭GIP受体能产生减肥效果,近年来却发现,激活GIP受体也有显著的减肥效果,且降低了GLP-1类似物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3]因此,有的制药公司希望开发能同时激活GIP和GLP-1受体的药物,例如礼来公司的Mounjaro,有的则希望开发出关闭GIP和激活GLP-1受体的药物,例如安进公司的候选药物。


肠道激素胰高血糖素是第三个研究热点。它能够通过激活肝脏的胰高血糖素受体,启动一个分解器官脂肪、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促进能量消耗的过程。代表性药物是针对胰高血糖素、GIP和GLP-1三个受体靶点的retatrutide。然而,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会带来心率和血压增高的潜在风险,这引起了部分研究人员的关注。


目前,几家制药公司针对这些受体研发的减肥药物正在进行中,至少有10种化合物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并可能很快上市。


问题2:哪些人使用会有减肥效果?


研究人员也发现,不是每个使用者都有减肥效果,其中的原因目前并不完全清楚。由于导致肥胖的内外因素很多,例如遗传因素、睡眠不足、长期慢性压力、久坐不动等都可能影响代谢率和体重。其中的很多因素也可能会影响到减肥药的治疗效果。因此,Wegovy需与医生批准的运动、生活方式改变和低卡路里饮食计划一起使用,才能在超重患者中取得减肥效果。


研究人员正着手分析谁能够受益于激素类似物型减肥药。有的研究从肥胖患者的代谢速率和进食后的饱足感着手,有的研究则从患者的遗传基因上找原因。目前,这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他们发现,患者是否同时患有2型糖尿病、起始体重、性别等因素都会影响治疗效果[4,5]


问题3:药物使用是否存在长期风险?


这些减肥药物的短期不良反应多与消化问题相关,例如存在恶心、呕吐、腹泻,导致一部分人只能停药。有的研究发现,GLP-1类似物的使用增加了肠道梗阻风险,[6] 甚至有少数使用者出现自杀念头。这些药物减掉的不仅仅是脂肪,一项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减掉的体重中,肌肉和骨骼组织占比40%[7] 而且,此类减肥药物或多或少存在长期使用的依赖性,因为停药会出现体重反弹。


这类减肥药物长期使用是否存在风险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一部分专家认为药物长期使用的负面影响在若干年后会显现,另一部分专家则乐观的认为这些药物中的早期类型,已经经受住了考验,目前没有发现不良影响。有的专家主张先用强效药,再逐步过渡到温和类型,以最小化潜在的药物不良影响。然而,对于青少年使用这类减肥药物的利与弊,学术界存在着更大的争议。


问题4:这些药物正在改变我们对肥胖的看法吗?


这一批减肥药物的问世,让药物研发者和临床医生欣喜若狂,他们似乎看到“隧道尽头的曙光”。研究人员认为,肥胖具有慢性病的生物学基础,并非是因为“缺乏毅力”,减肥仅仅依靠多运动和节食是不够的。大脑会发出指令,告诉我们何时、如何进食,而这些减肥药所做的就是在欺骗大脑。


然而,也有专家对此提出担忧,这些药物的爆火,本身就让体重问题更加污名化,且有可能加剧饮食失调和体重羞耻感,让人们更容易遭受“以瘦为美”的饮食文化和社会认知的无形压力。事实上,社会对肥胖存在过度焦虑现象,有研究发现,约30%的被认为肥胖者,从代谢角度(血压、胆固醇水平等)来看身体相当健康[8]


“无论胖瘦,都可以很健康”,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Geoff Ball说,“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正确’的体重。” [2]


【X-MOL提示:本文内容仅属学术研究范畴,不能指导临床药物的使用。任何药物的使用与停用,都应以医嘱为准!


参考文献:

1. Rubino, D. M. et al. Effect of Weekly Subcutaneous Semaglutide vs Daily Liraglutide on Body Weight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Without Diabetes: The STEP 8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2022327, 138–150. DOI: 10.1001/jama.2021.23619

2. Prillaman M. Four key questions on the new wave of anti-obesity drugs. Nature2023620, 28-30. DOI: 10.1038/d41586-023-02445-4

3. Borner, T. et al. GIP Receptor Agonism Attenuates GLP-1 Receptor Agonist–Induced Nausea and Emesis in Preclinical Models. Diabetes202170, 2545–2553. DOI: 10.2337/db21-0459

4. Acosta, A. et al. Selection of Antiobesity Medications Based on Phenotypes Enhances Weight Loss: A Pragmatic Trial in an Obesity Clinic. Obesity202129, 662–671. DOI: 10.1002/oby.23120

5. Jastreboff, A. M. et al. Triple–Hormone-Receptor Agonist Retatrutide for Obesity — A Phase 2 Trial. N. Engl. J. Med., 2023389, 514-526. DOI: 10.1056/NEJMoa2301972

6. Faillie, J.-L. et al. Incretin-Based Drugs and Risk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Clin. Pharm. Therap., 2022111, 272–282. DOI: 10.1002/cpt.2430

7. Wilding, J. P. H. et al. Once-Weekly Semaglutide in Adults with Overweight or Obesity. N. Engl. J. Med.2021384, 989–1002. DOI: 10.1056/NEJMoa2032183

8. Tomiyama, A., et al. Misclassification of cardiometabolic health when using body mass index categories in NHANES 2005–2012. Int. J. Obes., 201640, 883–886. DOI: 10.1038/ijo.2016.17


(本文由天生西南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浙大
日本
北大
岭南大学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北京大学
南科大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