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words:
chiral metal complexes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coordination helicates and polymers
liquidcrystals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supramolecular assemblies
文章简介
圆偏振发光(CPL)是指手性物质受激发后发射出具有差异的左旋或右旋圆偏振光的现象,在3D显示、手性光电器件、手性识别和催化、对比成像及信息存储和加密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近年来,高效圆偏振发光材料的开发及其应用探索备受关注,成为分子科学、光化学、纳米材料、光电器件等领域的一个研究前沿。虽然诸多具有圆偏振发光性质的有机、无机及其杂化材料相继被报道,但如何构筑高效手性发光材料,并实现兼具高的发光不对称因子(glum)和量子效率(Φ),依然是该领域一个挑战性的课题。
图1. 圆偏振发光配位聚集体的种类与应用示意图
相对于有机小分子和无机材料,金属配合物材料,包括小分子配合物、配位聚合物(MOP)和金属有机框架(MOF)等,在构筑高性能CPL分子体系中具有其独特优势,可以通过多种不同配位模式和配合物结构来调控激发态过程并优化发光效率Φ。此外,相比于小分子材料,金属配位聚集体和CPL发光波长尺寸更匹配,能有效促进光与物质的相互耦合并提升glum,成为一种优秀的CPL材料。基于此,作者对近年来(主要是近五年)高效CPL金属配位聚集体的研究进展做了总结(图1),分别从CPL小分子配合物的组装聚集体、配位聚合物及金属有机框架固态材料三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对并其分子设计策略、组装方式、圆偏振发光放大的内在机制等进行了论述;此外,作者对固态分子材料在圆偏振发光有机二极管(CP-OLEDs)、圆偏振发光对比成像及探针等方面的应用探索进行了讨论。在结论与展望部分,作者认为在将来的工作中,除了发展新型高效的CPL材料和拓展新的应用,还应重点关注聚集体手性转移和放大的机理研究。
以上综述论文以“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of coordination aggregates”为题发表于 Aggregate 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龚忠亮博士,通讯作者为钟羽武研究员,通讯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第一作者
龚忠亮 博士。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2015年至今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重点实验室钟羽武研究员科研团队,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和副研究员职位。研究兴趣主要为光电功能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迄今发表论文40余篇。
通讯作者
钟羽武 研究员。1999年南开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2004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4-2009年分别在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到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光化学实验室工作至今,201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获第五届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杰出科学家等荣誉。主要研究领域为光功能材料与光电化学,建立了近红外电致变色金属有机分子体系,实现光功能配合物微纳晶体的可控制备,迄今发表论文190余篇。
点击链接阅读全文:
《聚集体(英文)》(Aggregate)创刊于2020年,是由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大湾区华南理工大学聚集诱导发光高等研究院、Wiley 出版社三方合作创办的开放获取式英文学术期刊(双月刊)。本刊致力于报道出版“聚集”过程中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前沿科学,包括但不限于材料、化学、物理、生物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聚集体科学研究范围广泛,单分子层次之上均可视为聚集体。特别是功能材料、化学、物理、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以及应用工程等领域的重要进展,为学术界搭建一个交流思想和意见的新平台,去分享聚集体研究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讨论聚集体研究的挑战和机遇。期刊于2023年获得首个影响因子18.8,JCI指数1.47,先后收录于DOAJ、ESCI、CAS等数据库。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