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AMP适配体驱动的DNA二维阵列的自组装。 综上,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适配体-配体作用力进行DNA程序化自组装的新策略。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基于适配体-配体的结合力不同于传统的DNA碱基配对。该策略具备两个有趣且实用的特征:(1)为DNA纳米技术增加了一种新的工具;大量可供选择的适配体极大地扩展了DNA瓦片自组装驱动力的选择范围;(2)提供了一种由各类配体诱导调节DNA自组装的直接方法。由于识别不同分子的适配体可以通过筛选或设计获得,因此,基于适配体-配体作用驱动的DNA自组装理论上可以通过响应各种配体实现,这将为生物传感和工程化的动态、生物仿生系统提供相当有价值的设计思路和潜在应用。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第一作者是西南大学药学院在读博士生张哲,通讯作者为西南大学左华教授、李春梅教授和美国普渡大学毛诚德教授,西南大学黄承志教授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AMP Aptamer Programs DNA Tile Cohesion without Canonical Base Pairing
Zhe Zhang, Jin Jin, Victoria E. Paluzzi, Zhuoer Jin, Yuandong Wen, Cheng Zhi Huang, Chun Mei Li*, Chengde Mao*, and Hua Zuo* J. Am. Chem. Soc., 2023, DOI: 10.1021/jacs.3c06260 左华教授简介
左华,西南大学药学院教授。2008年于韩国国立昌原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同年就职于西南大学,2014-2015年在美国普渡大学访问研究。 研究领域是核酸纳米技术、核酸药物、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新型生物材料、纳米生物医学等。近年来,利用核酸纳米技术、化学合成等技术手段,在核酸结构设计及功能评价、核酸与客体分子(核酸、蛋白质、多肽、小分子等)互作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系列创新性成果:(1)DNA和RNA的结构在识别核酸方面的异同;(2)核酸通过碱基错配、三链体、适配体-配体驱动的非经典Waston-Crick作用以及多价作用识别客体分子;(3)发展了核酸设计中的极简策略;(4)核酸适配体在凝血通路中的调控作用;(5)以DNA为骨架的多价抗原多肽、免疫检查点多价适配体激动剂及免疫作用。 成果发表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nal Chem、Small、Adv Drug Deliv Rev、《科学通报》等权威学术刊物。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参编“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软物质前沿科学丛书《核酸纳米技术》专业书籍一部。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337376 李春梅教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