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Nature封面:像真正“折纸”的DNA折纸

Nature封面:像真正“折纸”的DNA折纸

2006年,美国科学家Paul Rothemund发明了一项名为“DNA折纸(DNA origami)”的技术,用一条具有7000个碱基对的DNA链段,通过弯曲、折叠出一个笑脸 [1]这项工作被誉为DNA纳米技术领域的一项里程碑,极大促进了纳米尺度DNA结构的精确构建。近年来,科学家借鉴该技术,从1维到3维,从对称性到非对称性,完成了多尺度空间复杂结构的自组装,更推进了DNA分子计算机、DNA分子机器等多领域的发展。

DNA折纸术(第7082期Nature杂志封面)。图片来源:Nature [1]


有意思的是,“DNA折纸”这个名称,很可能是个美丽的误会。樊春海院士曾在一次报告中评价,Paul Rothemund的工作“更像我们织毛衣的过程”——DNA就像很柔软的一条毛线,当几百条短链碰撞在一起时,就像织毛衣一样,编织成所要的形状。“DNA折纸”这个名字,某种程度上可能是个错误。他不了解织毛衣,认为这更像是折纸,就把这项技术命名为DNA折纸。这是一个“错误”的开始,但是它带来了美丽,带来了整个领域的繁荣。[2,3]


近日,韩国首尔大学Do-Nyun Kim课题组基于折纸机理(paper-folding mechanism),实现了可编程、可重构的DNA折纸(DNA origami)结构。他们借鉴儿童折纸中一张纸可重复折叠和展开成不同形状的思路,设计了DNA线框纸(DNA wireframe paper)结构(下图a),可以将其折叠成各种目标形状,并实现了可编程、可重构的DNA折纸,并讨论了折叠动力学及技术的可扩展性。该工作在Nature 杂志上发表,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儿童折纸与本文DNA折纸。图片来源:Nature [4]


当期封面。图片来源:Nature


研究者设计的这种“DNA线框纸”,由DNA螺旋束充当中间的“折痕线”(根据需要设计成某种几何图案)以及“边缘”(刚性更高以保持整体结构的完整性),可沿着折痕线折叠和展开“纸”的某些部分。“折痕线”边缘有两类单链DNA作为“折痕手柄(crease handle)”,用于“纸”的折叠和展开。其中,通过加入与两类“折痕手柄”序列互补的“胶水链”,实现折叠过程;“胶水链”末端都有一个5 nt长的toehold,当加入与“胶水链”互补的“释放链”时,可以通过toehold介导的DNA链置换来展开已经折叠的“纸”结构(下图c)。

DNA折叠机理。图片来源:Nature


该方法重要的优点在于,可以操控“DNA线框纸”按照可编程的方式折叠成各种目标形状。研究者构建了8种折叠图案,AFM测量证实,所有8种图案都可以按预期设计成功折叠。

可编程的各种DNA折叠图案。图片来源:Nature


和我们小时候玩的折纸一样,折痕顶点过于坚硬,或者胶水不够强力,都可能会造成折叠图案的失败。为此,研究者优化了折痕设计和顶点刚度,通过增加“折痕手柄”数量以及调节柔韧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折叠成功率,最终使H1、H2和Q1三种折叠的产率从68%、38%和73%,分别提高至93%、94%和88%。

折叠产率优化。图片来源:Nature


这种折纸方式具有良好的可逆性,DNA线框纸可重复折叠和展开。向折叠后的溶液中加入“释放链”后,几乎立即完成展开反应。

折叠特性。图片来源:Nature


此外,这种可重复的折叠和展开不仅可以通过核酸链的加入来实现,还可以通过环境刺激来实现,例如pH值的变化、紫外线照射等。这将有助于提高可折叠DNA线框纸的尺寸,扩展其应用范围。

通过pH和光照控制折叠。图片来源:Nature


随后,研究者将DNA线框纸扩大了四倍,完成了4 × 4折叠矩阵编码。考虑到旋转对称性,一共有35种折叠情况。有趣的是,有些折叠方式还具有协同效应,即一种折叠有助于另一种折叠,可以使得两种设计的折叠产率提高。

大尺寸可编程DNA线框纸折叠。图片来源:Nature


尽管折纸因娱乐性和美学而广为人知,但它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工程技术中。纳米级折纸更有望用于纳米机器人、超灵敏分子传感、超材料等领域。“这项工作的设计独具匠心,核心想法简单且美丽,像孩子折纸一样折叠DNA结构”,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Maartje Bastings说,“作者们还结合强度和分层组织的设计原理,对DNA折纸的构象变化、动力学、刚性和柔性之间的平衡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折纸艺术启发了DNA折纸的发展,通过可编程、可重构的纳米操作,作者设计了DNA线框结构,进一步的用途将令人期待”,Nature 杂志的高级编辑Magdalena Helmer如此评价 [4]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Harnessing a paper-folding mechanism for reconfigurable DNA origami

Myoungseok Kim, Chanseok Lee, Kyounghwa Jeon, Jae Young Lee, Young-Joo Kim, Jae Gyung Lee, Hyunsu Kim, Maenghyo Cho & Do-Nyun Kim

Nature2023619, 78-86. DOI: 10.1038/s41586-023-06181-7


参考文献:

[1] P. Rothemund, Folding DNA to create nanoscale shapes and patterns. Nature 2006440, 297-302. DOI: 10.1038/nature04586

[2] 院士Talk•樊春海:我有一根长长长长长长的DNA,和一些短的DNA,你想要什么图案?我给你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90354202/   

[3]新民周刊:樊春海:70后院士横跨三个领域

https://m.xinminweekly.com.cn/content/16014.html 

[4] Nature News: Nanoscale origami with DNA-wireframe paper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2022-9 


(本文由小希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上海交大
日本
北大
岭南大学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加州大学
宁波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