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高选择性的电催化剂,将二氧化碳(CO2)还原为多碳(C2+)产物对实现碳中和有着紧迫而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该反应选择性的理论研究还很少。近日,阿德莱德大学乔世璋院士/焦研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通过理论计算、人工智能(AI)分类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的紧密结合,为(氧化)铜基催化剂组成和反应产物选择性之间的关系构建理论模型。
图1. 不同价态的Cu位点电还原CO2到C2产物反应机理。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铜(Cu)是CO2电还原反应(CRR)生产多碳产物的唯一金属催化剂。氧化铜(CuOx)基催化剂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兴趣,因为能通过组成和结构工程调整目标产物的产率和选择性。理论计算对于CRR催化剂的设计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少有理论模型来理解催化选择性,特别是对于CRR这种复杂反应。
本研究旨在理解Cu基催化剂的CRR产物选择性。C-C偶联反应是决定步骤,它的难易程度导致了C1或C2+产物的选择性。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确定影响Cu活性位点上C-C偶联的因素,发现适中的Cu氧化态(约+0.5价)是最有利的。采用第一性原理热力学计算和表面Pourbaix相图来建立不同Cu氧化态表面结构的临界电势条件。为确定不同过渡金属掺杂元素对铜基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基于元素物理特征的AI聚类方法用于元素分区,以与临界电势条件结合起来。从实验C2+产物的法拉第效率和AI聚类的结果发现,C2+选择性与临界电势条件之间有倒火山型关系。这种研究方法有望推广到催化剂选择性的理论模拟和预测。
图2. AI聚类方法用于掺杂元素分类。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图3. C2+法拉第效率与临界电位条件之间的倒火山型关系。图片来源:J. Am. Chem. Soc.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通讯作者为阿德莱德大学(UoA)化工学院乔世璋院士、焦研教授,第一作者李昊博博士、姜云玲,共同作者包括李昕宇博士、Kenneth Davey副教授、郑尧教授。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C2+ Selectivity for CO2 Electroreduction on Oxidized Cu-Based Catalysts
Haobo Li, Yunling Jiang, Xinyu Li, Kenneth Davey, Yao Zheng, Yan Jiao*, and Shi-Zhang Qiao*
J. Am. Chem. Soc. 2023, 145, 14335–14344, DOI: 10.1021/jacs.3c03022
导师介绍
乔世璋院士
https://researchers.adelaide.edu.au/profile/s.qiao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9675
焦研教授
https://researchers.adelaide.edu.au/profile/yan.jiao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