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状结构普遍存在于天然产物、药物分子以及农用化学品中,而成环反应一直是有机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通常情况下,化学家利用环加成反应(如:Diels-Alder反应)或分子内环化从无环前体构建环体系,但是这些前体往往需要多步合成,并且环化反应本身也难以控制。作为一种替代策略,C-H键活化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各种官能团化的(聚)环骨架,但该方法的适用性取决于近端和远端C-H键位点选择性官能团化方法的发展(图1a)。一般而言,近端C-H键更具反应性,因此在竞争性近端C-H键的存在下实现远程C-H键官能团化是一大挑战。此外,环状体系远端位点的活化需要跨环C-H键裂解,从而产生张力的双环钯环。尽管目前已经报道了一些跨环C-H键活化反应(图1b),但绝大多数通过五元钯环进行,并且需要环内含有氮原子或者氮原子直接连接到环上才能实现远程C-H键活化。相比之下,通过六元钯环来进行跨环C-H键官能团化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方法屈指可数,并且该过程通常具有中等的位点选择性或仅限于特定的双环底物。另外,由于亚甲基C-H键活化的挑战性,先前的报道都需要预先安装双齿导向基团,从而限制了底物范围以及后续的衍生化。
近日,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的余金权教授(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打破常规,实现了饱和碳环骨架分子编辑愿景的第一步。他们在钯催化体系下利用两类配体——奎宁环-吡啶酮(L1、L2)和磺酰胺-吡啶酮(L3),以高收率和高区域选择性实现了中小型环烷烃(环丁烷-环辛烷)羧酸的跨环γ-亚甲基C-H键芳基化反应(图1d),构建了一系列γ-芳基环烷烃羧酸,其中多种化合物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图1c)。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上。其他作者为康国伟、Daniel A. Strassfeld、盛涛和Chia-Yu Chen。
图1. 通过亚甲基C-H键活化的跨环C-H键芳基化。图片来源:Nature
首先,作者选择α-丙基环戊烷甲酸1a为模板底物对不同类型的配体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喹啉-吡啶酮和叔胺-吡啶酮配体能以30%的收率获得γ-芳基化产物。鉴于奎宁环比叔胺具有更强的Lewis碱性和刚性,因此作者猜想用奎宁环取代配体骨架中的叔胺或许效果更好。事实上,奎宁环-吡啶酮配体L1(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其结构)能以69%的收率获得跨环γ-芳基化产物3a。对反应条件进一步优化后,最终以87%的分离收率获得γ-芳基化产物3a。在最优条件下,作者对底物范围进行了考察(图2),结果显示无论芳环上取代基的电性如何,α-芳基环戊烷甲酸均能以较好的收率转化为跨环γ-C(sp3)-H键芳基化产物(3b-3h),同时没有观察到竞争性γ-C(sp2)-H键或β-C(sp3)-H键芳基化产物,进一步证实该反应具有优异的区域选择性。另外,γ-亚甲基C-H键芳基化反应还能以1 g规模进行,并以71%的收率得到产物3e。类似地,α-甲基(3i)、α-乙基(3j)、带有酯基、氯原子和醚的α-烷基(3l、3o-3p)环戊烷甲酸、双环底物(3q和3r)甚至α-氢环戊烷甲酸(3s)均能兼容该反应,以中等至较好的收率得到相应产物。遗憾的是,α-杂原子取代的环戊烷甲酸进行反应时效果较差。此外,作者还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了代表性α-芳基(3c)、α-氢(3s)和α-烷基(4ac)产物的结构。
图2. 环戊烷甲酸的底物拓展。图片来源:Nature
随后,作者以α-丙基环戊烷甲酸为模型底物探索了芳基碘化物(ArI)偶联试剂的底物范围(图3a,芳基溴化物和氯化物反应效果不佳),结果显示无论对位带有何种电性基团的芳基碘化物都能兼容该反应,以55-85%的收率得到跨环芳基化产物(4a-4i)。通常情况下,缺电子底物的收率略高于供电子底物(如:4e vs 4g)。类似地,间位和邻位取代的芳基碘化物也能顺利实现这一转化(4j-4p)。其次,作者还探索了杂芳基碘化物的底物适用性(图3b),结果显示一系列2-取代-4-碘吡啶(4s-4v)、2,6-和2,3-二取代-4-碘吡啶(4w-4y)、2-取代-5-碘吡啶(4z-4aa)以及噻吩-(4ad、4ae)、苯并噻唑-(4af)、喹唑啉-(4ag)、喹啉-(4ah)、嘧啶(4ai)-和吲哚基(4aj)碘化物均能以中等至较好的收率转化为相应的跨环芳基化产物,尽管2,4-二甲氧基-5-碘代嘧啶(4ai)由于二甲氧基的强供电子效应导致收率较低(38%)。遗憾的是,含有酸性官能团的芳基碘化物(如:苯酚、苯胺和游离羧酸)反应效果不佳。如图3c所示,作者还将该策略应用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前体的合成中,并以49-65%的收率获得单一的非对映异构体(4ak-4ap),而先前的方法通常需要10步并且收率较低。值得一提的是,α-芳基环戊烷羧酸4am经酰胺化反应便可得到强效HDAC抑制剂,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低至0.062 μm(图1c)。另外,作者还一步法合成了用于治疗激素依赖性癌症和其它疾病的AKR1C1和AKR1C3抑制剂(4as)及其类似物(4aq-4aw),收率为37-70%。
图3. 跨环γ-C-H键芳基化。图片来源:Nature
接下来,作者研究了不同大小环烷烃羧酸的跨环γ-C-H键芳基化反应(图4)。对反应条件稍加修改后,作者发现配体L2能以65%的分离收率实现α-丙基环己烷甲酸5的跨环γ-C-H键芳基化。在此基础上,作者对环己烷甲酸的底物范围进行了考察(图4a),结果显示α-甲基(5b)、α-乙基(5c)、α-烷基(5d-5h、5l)、α-芳基(5i-5k)取代的环己烷甲酸、4-丙基四氢吡喃-4-羧酸(5m)甚至天然产物isosteviol(5n)均能以良好的收率实现这一转化,尽管γ՛-二甲基取代的底物(5l)由于轴向甲基和跨环钯环之间的1,3-直立键张力导致收率较低(38%)。另外,作者还通过代表性产物α-烷基(5b)和α-芳基(5k)环己烷羧酸的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了环己烷产物的结构和相对立体化学。类似地,作者还实现了7元和8元环烷烃羧酸的跨环γ-C-H键芳基化反应(图4b),并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得到相应产物(6a-6j),其中产物6a的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而环辛烷羧酸的结构则是通过6j中苄基氢与α-甲基之间的NOE交叉峰来决定。
图4. 环烷烃羧酸的跨环C-H键芳基化。图片来源:Nature
由于小环具有较强的刚性,因此环丁烷羧酸的跨环芳基化反应极具挑战性。事实上,当α-乙基环丁烷羧酸在环戊烷羧酸的条件下进行反应时,只形成了不期望的β-芳基化产物;而使用配体L3进行反应时却得到了β-和γ-芳基化产物的混合物,并且β-芳基化产物的比例更高。值得一提的是,γ-与β-芳基化产物的比例与芳基碘化物偶联试剂的电性(ρ=0.41 vs σpara,R2=0.98)呈线性相关,这表明芳基化步骤可能是选择性决定的,因此另一种芳基化机制可能会提高位点选择性,例如:芳基碘化物可以被通过非导向C(sp2)-H键活化原位产生的芳基钯物种取代,从而导致两个C-H键的净交叉偶联。令人欣慰的是,作者发现L3和L4(可能促进芳烃的非导向C-H键官能团化)的组合可以有效促进环丁烷羧酸与苯的芳基化反应,并且以单一的选择性发生在环丁烷的γ-位,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了8a的结构和相对立体化学。如图4c所示,一系列电中性和富电子芳烃(8a-8d)均可与α-乙基环丁烷羧酸进行反应,但是缺电子芳烃偶联试剂的收率却有所降低(8e、8f)。此外,环丁烷羧酸上α-取代基也可以耐受多种基团(8h-8j),尽管甲基取代收率降低(8i)。
总结
余金权教授团队利用奎宁环-吡啶酮配体(L1和L2)以及磺酰胺-吡啶酮配体(L3)和单齿吡啶酮(L4)的双重C-H键活化,成功地实现了环烷烃羧酸的跨环γ-亚甲基C-H键芳基化反应,以良好的收率和区域选择性实现了饱和碳环骨架分子编辑的第一步。该反应不仅条件温和、底物范围广、官能团耐受性好,而且能够一步法合成一系列生物活性分子,极大地简化了合成步骤,有助于推动新药的设计和发现。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Transannular C–H functionalization of cycloalkane carboxylic acids
Guowei Kang, Daniel A. Strassfeld, Tao Sheng, Chia-Yu Chen, Jin-Quan Yu
Nature, 2023, DOI: 10.1038/s41586-023-06000-z
导师介绍
余金权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694
(本文由吡哆醛供稿)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