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题:Mesoporous Carbon Nitride with π‑Electron-Rich Domains and Polarizable Hydroxyls Fabricated via Solution Thermal Shock for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sis
通讯作者:张佳佳博士,复旦大学;卢红斌教授,复旦大学
作者:Zhimin Zhai (翟志敏), Huihui Zhang (张慧慧) , Fushuang Niu (牛富双), Peiying Liu (刘沛莹)
背景介绍
近几年,随着碳中和的理念提出,绿色氢能变得越来越重要。光催化水裂解已成为将太阳能转化为高能量密度可再生氢能源的竞争性战略。氮化碳具有热稳定性、生产成本低、结构可调控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然而,当光吸收波段延伸到可见光甚至近红外区域时,单线态Frenkel激子的库仑力升高会抑制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因此在可见光范围内光催化活性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如何在增加氮化碳的可见光吸收范围的同时保持高的激子解离成为了该领域的难点问题。
文章亮点
近日,复旦大学大学张佳佳博士和卢红斌教授在ACS Nano上发表了溶液热冲击法制备富π电子和羟基化介孔氮化碳用于可见光催化的研究。基于溶液热冲击策略在氮化碳中引入介孔结构,富π电子以及可极化的羟基官能团(图1),一方面提高了氮化碳的可见光吸收范围,可见光吸收范围可延伸至1000 nm, 另一方面,富π电子和可极化的羟基官能团,可促使光生电子和空穴的空间分离,同时多孔结构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最终提高了氮化碳的光催化活性。
图1. 氮化碳的制备策略、过程分析以及样品。
通过对改性后的氮化碳光催化制氢活性的测试,发现该氮化碳具有显著的光催化析氢效果,调控后的氮化碳与通过传统策略制备的热处理后的氮化碳相比,光催化性能提高了17.5倍(图2)。这可能就是多孔,富π电子以及羟基官能团的协同促进作用(图2)。介孔结构可以赋予氮化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反应位点和较短的光生电子从内部向边缘转移的扩散路径;富π电子可以大大降低氮化碳的电荷转移阻力,增强光激发空穴与电子的空间分离;羟基有助于光诱导载流子的分离和转移,使氮化碳具有更好的亲水性和增强的质子还原能力。
图2. 氮化碳的光催化性能、计算结果和机理分析。
总结/展望
研究团队提出溶液热冲击策略,可以抑制不同组分的相分离以及起始/平台分解温度不匹配,得到具有多孔结构,富π电子和可极化的羟基官能团一身的氮化碳。该设计的氮化碳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克服了由于带隙变窄的单线态Frenkel激子的库仑力增大而导致的激子解离减弱所带来的挑战。同时,本工作开发的多结构设计一体化的氮化碳为其他纳米材料在结构和性能优化上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论文发表在ACS Nano上,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翟志敏为文章的第一作者, 张佳佳博士和卢红斌教授为通讯作者。
通讯作者信息:
张佳佳 复旦大学
张佳佳,复旦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二维限域空间的开发、二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催化、能源领域的应用。在ACS Nano、Chemistry of Materials、Science China-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申请发明专利15项,7项获得授权。曾获上海市启明星计划扬帆专项、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教育部创新平台专项经费等资助。
卢红斌 复旦大学
卢红斌,复旦大学二级教授,山东省药学科学院特聘专家,致力于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石墨烯等低维材料规模化制备与应用,提出了系列差异化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新方法,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CS Nano、Nano-Micro Letters、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71项,43项获得授权,含1项授权美国专利,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重点研发计划评审专家、Nature等期刊审稿人。
个人主页:
http:// lugroup.fudan.edu.cn
出版信息
ACS Nano 2022, ASAP
Publication Date: November 30, 2022
https://doi.org/10.1021/acsnano.2c08643
Copyright © 2022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