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吡啶酮骨架是构成许多天然产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呈现出广谱的生物活性,在药物研发和医学化学等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图1a)。因此,开发高效的2-吡啶酮合成方法成为有机合成领域中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另一方面,Schmidt反应是一类能使醛、酮类化合物发生重排/胺化反应生成腈和酰胺衍生物的有效方法,但此反应常使用具有强挥发性、高毒性和易爆炸性的叠氮化物作为氮源,严重限制了其在药物化学及精细化工品化学等领域中的应用和推广(图1b)。因此,寻找低毒、安全的氮源成为开发Schmidt反应首要解决的难题。2020年,北京大学焦宁研究团队首创硝基甲烷为Schmidt反应的氮化试剂,以“级联活化策略”对其活化,实现在重要化合物酰胺及腈的高效合成 (Science 2020, 367, 281–285, 点击阅读详细)。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但用温和、易得的芳基重氮盐作为Schmidt反应氮化试剂的研究仍是空白,这是由于强亲电属性的芳基重氮盐与酮类化合物易发生Japp-Klingemann反应,即发生亲核加成和1,3-质子迁移过程形成α-羰基腙类化合物(图1c)。
为了克服这一挑战,江苏师范大学屠树江、姜波、郝文娟研究团队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ACS Catal. 2021, 11, 6951; Chin. J. Chem. 2022, 40, 687; Org. Chem. Front. 2022, 9, 140)提出了“偶氮芳烃活化”策略,即利用金催化1,3-烯炔醋酸酯环化原位形成的环戊二烯醋酸酯捕获芳基重氮盐正离子,形成偶氮中间体,经乙酰基迁移和氮插入过程,完成Schmidt反应,实现了高附加值2-吡啶酮类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成功使四氟硼酸芳基重氮盐成为Schmidt反应的氮化试剂,丰富了Schmidt反应类型(图1d)。该研究使Schmidt反应摆脱对叠氮试剂的依赖,同时也为芳基重氮盐的策略性应用提供了新机遇和新思路。
图1. 偶氮芳烃活化引发的Schmidt反应的策略分析
首先,作者选择环丁酮衍生的1,3-烯炔醋酸酯1a与四氟硼酸芳基重氮盐2a作为模板反应底物,对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发现在室温条件下,JohnPhosAu(MeCN)SbF6为催化剂,DCE为反应溶剂,反应6小时,以65%的收率得到目标产物3。随后作者对该反应的底物范围进行了考察,发现该催化体系兼容各种环酮衍生的1,3-烯炔醋酸酯及取代芳基重氮盐(图2)。非对称环酮衍生的底物也适用于此反应,展示了优秀的区域选择性(图2)。
图2. 双环2-吡啶酮的合成
氮杂甾体类化合物常来自于类固醇化合物的化学修饰,是常用药物中一类特殊的药效基团。利用这一策略,作者成功将类固醇衍生的1,3-烯炔醋酸酯转化为氮杂甾体化合物,收率良好(图3)。
图3. 氮杂甾体的合成
为了进一步拓展该反应的适用范围,作者使用醛衍生的1,3-烯炔醋酸酯与芳基重氮盐在优化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良好的收率和优异的区域选择性合成了一系列吡啶-2(1H)-酮化合物(图4)。
图4. 多取代2-吡啶酮的合成
此外,作者进行了克级规模实验以及实施了产物11和78的化学转化。通过甲基化反应、溴化反应及N-N断裂反应分别实现化合物87-90的合成(图5)。
图5. 克级实验和合成应用
最后,蓝宇郑州大学课题组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系统的DFT理论计算,详细地解释了偶氮芳烃活化引发Schmidt反应的诱因及最优反应路径。计算发现:环张力控制非对称环酮衍生的1,3-烯醋酸酯的C-C键迁移的区域选择性(图6和7);其次,偶氮芳烃的弱亲核性诱导酰基迁移引发了Schmidt反应,这一过程仅需克服9.7 kcal/mol的活化自由能,而另一种氮插入扩环过程需要克服26.1 kcal/mol的活化自由能,因此,基本上排除这一过程的可能性(图8)。
图6. Au(I)催化的1,3-烯炔醋酸酯环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剖面图
图7. 过渡态TS4和TS5的纽曼投影分析
图8. 芳基重氮盐与中间体M5环化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剖面图
综上所述,江苏师范大学屠树江、姜波、郝文娟研究团队首次使四氟硼酸芳基重氮盐成为Schmidt反应的氮化试剂,开发了“偶氮芳烃活化”策略引发Schmidt反应,有力补充了Schmidt反应类型,实现了一系列骨架不同、结构多样的N-芳氨基2-吡啶酮衍生物的高效合成。
该成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郝文娟副教授、姜波教授及蓝宇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孟凡涛和王亚楠博士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江苏师范大学的经费支持。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Azoarene activation for Schmidt-type reaction and mechanistic insights
Fan-Tao Meng, Ya-Nan Wang, Xiao-Yan Qin, Shi-Jun Li, Jing Li, Wen-Juan Hao,* Shu-Jiang Tu, Yu Lan,* Bo Jiang*
Nat. Commun. 2022, 13, 7393, DOI: 10.1038/s41467-022-35141-4
导师介绍
屠树江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1152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