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X-MOL首页行业资讯 › 湖南大学王柯敏/黄晋团队Nano Lett.:可控自组装和循环解组装的DNA纳米球用于细胞内miRNA放大成像

湖南大学王柯敏/黄晋团队Nano Lett.:可控自组装和循环解组装的DNA纳米球用于细胞内miRNA放大成像

细胞内microRNA(miRNA)的可视化对于揭示其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细胞膜屏障、复杂的细胞内环境和低丰度的靶标是细胞内miRNA高效成像的三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近日,湖南大学王柯敏/黄晋团队在Nano Letters 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尺寸可控的自组装DNA纳米球,该DNA纳米球具有良好的细胞穿透性和稳定性,并利用细胞内源性小分子ATP作为燃料驱动DNA纳米球的循环解组装,实现“一对多”信号检测模式用于活细胞内和小鼠体内低丰度miRNA的放大成像。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王姣丽,通讯作者为黄晋教授。

图1. DNA纳米球的自组装和解组装示意图。(a)DNA纳米球的组装过程;(b)在ATP的作用下,细胞内的miRNA触发DNA纳米球的循环解组装。


该核酸纳米球的组装过程如图1a所示,核酸纳米球由Cy5-Y1-Cy3、Y2、Y3自组装形成。其中,每条链都包含一段红色的“粘性末端”片段(回文序列),Y1的5’和3’末端分别标记荧光供体Cy3和荧光受体Cy5,纳米球结构的形成使Cy3和Cy5分开,此时产生的FRET信号低。DNA纳米球中Y1包含miR-21的互补序列和ATP的核酸适配体,其中适配体部分完全被封闭,中间暴露一段miR-21的单链识别区域。解离过程如图1b所示,当目标物miR-21存在时,miR-21与Y1中miR-21的单链识别区域结合发生链置换反应,使得ATP的适配体部分从刚性较强的Y-DNA中释放下来,进而与ATP特异性结合发生构型转变,从亚稳态双链转变为稳定的发夹结构同时释放miR-21。此时,发夹结构的形成拉近了荧光供体Cy3和荧光受体Cy5,从而有效地发生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产生FRET信号。释放的miR-21能够与相邻的Y-DNA进一步杂交进行下一轮的循环反应。通过这种目标物循环的方式,最终使DNA纳米球完全解组装,从而实现miRNA的高灵敏检测。

图2. DNA纳米球的制备与表征。(a)Y-DNA的琼脂糖电泳表征;(b)DNA纳米球的琼脂糖电泳表征;(c)不同浓度Y-DNA(2.5 μM、5.0 μM和10 μM)制备的DNA纳米球示意图。(d-g)Y-DNA(不含回文序列)与不同浓度Y-DNA制备DNA纳米球的投射电镜(TEM)表征图;(h-k)Y-DNA(不含回文序列)与不同浓度Y-DNA制备DNA纳米球的动态光散射(DLS)表征图。


上述结果表明,DNA纳米球的尺寸大小随着Y-DNA组装浓度的增加而变大,意味着高浓度Y-DNA有利于制备更大尺寸的核酸纳米球。

图3. ATP驱动DNA纳米球的解组装用于试管中miRNA的放大检测。(a)DNA纳米球解组装过程示意图;(b)DNA纳米球解组装的琼脂糖电泳表征结果;(c)DNA纳米球的解组装的动态光散射(DLS)表征结果;(d)DNA纳米球的解组装的透射电镜(TEM)表征结果;(e)DNA纳米球在不同条件下的FRET信号动力学考察结果。(f)DNA纳米球在10 mM ATP存在的情况下,体系与不同浓度miR-21孵育后的荧光光谱图。DNA纳米球体系产生的FRET信号与miR-21的浓度呈正相关关系,经计算,检测限为36.0 pM,表明DNA纳米球可用于低丰度miRNA的放大检测。(g)与靶标miR-21孵育的DNA纳米球体系产生的FRET信号明显高于其他非目标miRNA,表明DNA纳米球具有良好的检测特异性。


上述结果表明,在燃料分子ATP的作用下,目标miRNA能够特异性地触发DNA核酸纳米球发生快速解组装。

图4. DNA纳米球用于活细胞内miRNA的放大成像。(a)DNA纳米球与MCF-7细胞孵育不同时间的共聚焦成像结果;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DNA纳米球进入细胞。(b)内化后的DNA纳米球与溶酶体的共定位情况;内化后的DNA纳米球与溶酶体的共定位系数先增后减,意味着越来越多的DAN纳米球从溶酶体中逃逸出来。(c)DNA纳米球与MCF-7、HeLa和L02细胞孵育后的共聚焦成像结果;DNA纳米球能够检测出不同细胞内miR-21表达水平的差异。(d)MCF-7预先通过脂质体转染分别用miR-21 mimics和anti-miR-21转染后,再与DNA纳米球孵育的共聚焦成像结果。转染miR-21 mimics后,细胞内产生了增强的FRET信号,而转染anti-miR-21的细胞内FRET信号显著降低。


上述结果表明,DNA纳米球具有较高的细胞内化效率,进入细胞后,该DNA纳米球能够成功从溶酶体中逃逸出来。并且,设计的DNA纳米球可以对活细胞内miRNA的表达水平变化作出正确的响应。

图5. DNA纳米球用于活体肿瘤内miRNA的放大成像。(a)小鼠分别通过瘤内注射DNA纳米球和对照DNA纳米球后的荧光成像结果;(b)为(a)图中的肿瘤内的荧光强度;(c)小鼠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DNA纳米球和对照DNA纳米球后的荧光成像结果;(d)为(c)图中的肿瘤内的荧光强度;(e)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探针4小时后采集的肿瘤和其他主要器官的荧光图像;(f)为(e)图中肿瘤与其他主要器官的相应荧光定量结果。


注射了特异性DNA纳米球的小鼠体内产生的荧光信号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强,而对照组小鼠肿瘤部位无明显荧光信号的产生。肿瘤内荧光量化结果如图所示,随着时间的延长,肿瘤部位的荧光逐渐增强,在4 h时达到最大值。这些结果表明,DNA纳米球可以在老鼠体内实现目标miRNA的放大成像。


综上,本文设计了一种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DNA纳米球,该DNA纳米球以细胞内源性ATP作为燃料分子驱动靶标循环触发DNA纳米球的快速解组装,从而实现了活细胞内和小鼠体内miRNA的放大成像。该纳米球具有以下优点:(1)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核酸纳米球的设计更为简单,只需通过三种类型的短链核酸(Y1、Y2和Y3)进行自组装即可形成;(2)该纳米球利用细胞内源性的小分子ATP作为燃料,驱动目标物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检测灵敏度;(3)以FRET比率型信号作为输出信号,避免了细胞内的复杂环境对最终检测信号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Size-Controllable and Self-Assemble DNA Nanosphere for Amplified MiRNA Imaging through ATP-Fueled Cyclic Dissociation

Jiaoli Wang, Juan Li, Yu Chen, Ruiting Liu, Yixuan Wu, Jianbo Liu, Xiaohai Yang, Kemin Wang, Jin Huang

Nano Lett., 2022, DOI: 10.1021/acs.nanolett.2c02934


作者介绍


黄晋,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主要从事分析化学与生物医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在信号放大、细胞RNA成像、DNA机器以及分子诊断新方法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迄今已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包括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Nano Letters, ACS Nano, Nucleic Acid Research等。E-mail: jinhuang@hnu.edu.cn


王柯敏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10117 

黄晋

https://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66377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阿拉丁
分享您的投稿习惯
经济学SSCI期刊
英语语言编辑翻译加编辑新
加速出版服务新
1212购书送好礼
Springer旗下全新催化方向高质新刊
动物学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
专注于基础生命科学与临床研究的交叉领域
传播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聚焦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生物学
图书出版流程
快速找到合适的投稿机会
热点论文一站获取
定位全球科研英才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合作刊
上海交大
华南理工
西湖大学
上海交大
深圳湾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新加坡
加州大学
宁波
ACS材料视界
down
wechat
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