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肿瘤光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如何设计合成高性能的光治疗药物,并对其光治疗方式进行精确调控,从而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是当前光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近日,苏州大学药学院的陈华兵(点击查看介绍)研究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上发表了关于光转换可调控的氟硼二吡咯衍生物(Bodipy)纳米囊泡用于光热/光动力协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该研究拓展了纳米载体对光治疗药物光转换特征的调控作用,赋予其波长依赖的肿瘤细胞损伤机制,实现了近红外光激发的光热、光动力双重细胞损伤作用(图1)。该研究工作为光治疗药物研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图1. Bodipy聚合物纳米囊泡及其光热/光动力协同治疗效应
研究团队将两亲性的聚合物与Bodipy组装后制成聚合物纳米囊泡,Bodipy通过π-π堆积以J-type和H-type两种聚集形式有序排列于囊泡疏水膜中,从而诱导其吸收峰从660 nm红移至近红外区(~760 nm)(图2)。
图2. Bodipy在DMSO水溶液中的吸收光谱和Bodipy聚合物纳米囊泡的吸收光谱
在660 nm激发时,Bodipy纳米囊泡主要通过单线态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产生了一定的光动力抑制肿瘤作用;而在近红外光(如785 nm)激发下,纳米囊泡则主要通过非辐射跃迁产生的光热效应诱导肿瘤坏死,小部分能量仍可通过系间窜越介导的单线态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产生更强的双重肿瘤损伤作用(图3)。除具有肿瘤靶向性、胞浆转运等优点之外,该纳米囊泡对肿瘤组织具有更深的光穿透性,还完全避免了常见有机光活性药物的光漂白现象,实现了更为高效的肿瘤光热、光动力协同消融作用。这些研究表明纳米载体可通过调控单一有机光敏剂的有序聚集,克服吸收波长短、光漂白等问题,为高性能光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图3. Bodipy聚合物纳米囊泡在660 nm、785 nm光照下的光热转换效率、单线态氧量子产率以及抗肿瘤作用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陈华兵教授、郭正清副教授和赵优良教授为通讯作者,何慧副教授和研究生计双双同学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完成了该项研究。
该论文作者为:Hui He, Shuangshuang Ji, Yang He, Aijun Zhu, Yelin Zou, Yibin Deng, Hengte Ke, Hong Yang, Youliang Zhao, Zhengqing Guo, Huabing Chen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或点此查看原文):
Photoconversion-Tunable Fluorophore Vesicles for Wavelength-Dependent Photoinduced Cancer Therapy
Adv. Mater., 2017, 29, 1606690, DOI: 10.1002/adma.201606690
导师介绍
陈华兵
http://www.x-mol.com/university/faculty/26718
如果篇首注明了授权来源,任何转载需获得来源方的许可!如果篇首未特别注明出处,本文版权属于 X-MOL ( x-mol.com ), 未经许可,谢绝转载!